[发明专利]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车桩网一体化充电调度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2696.7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3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龙超华;刘鹏;王震坡;陈奕昆;周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G08C17/02;G08G1/00;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新能源 公交车 车桩网 一体化 充电 调度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车桩网一体化充电调度装置及方法,涉及新能源公交车辆调度技术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充电桩监控终端与公交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无线通信,云计算平台与公交指挥调度系统进行有线通信,公交指挥调度系统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调度信息下发到移动终端和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通过车辆状态信息、充电桩状态信息、车辆线路运营信息以及云计算平台包含的车辆充电与行驶里程预测模型和调度优化模型实现新能源公交车调度,弥补现有的公交调度系统没有根据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时间长、车桩距离、地图服务等“车桩网”一体化思路进行设计的缺陷,同时还提高了公交车辆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公交车辆调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车桩网一体化充电调度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公交行业中,新能源公交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并且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它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降低了交通污染。而新能源公交车在备受人们青睐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公交系统调度排班是公交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原有的公交调度系统主要采用的是基于燃油车辆的调度最佳方案模型,没有考虑到新能源车辆的充电时长、充电桩位置分布等特性,在现有情况下由于新能源公交车充电不合理导致调度质量不高,新能源公交车利用率偏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因新能源公交车充电不合理导致调度质量不高,新能源公交车利用率偏低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车桩网一体化充电调度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基于新能源公交车的车桩网一体化充电调度装置,包括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充电桩监控终端、云计算平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云计算平台包含车辆充电与行驶里程预测模型、地图服务、调度优化模型;
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所述充电桩监控终端通过无线传输网络与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所述云计算平台与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之间采用有线传输网络进行双向数据通信,所述移动终端内置有与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相匹配的APP软件,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通过无线传输网络将调度信息下发到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内,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APP软件和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的司机操作显示屏上显示。
可选的,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包含导航定位、司机操作显示屏、车载通讯设备以及智能调度终端;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用于采集车辆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汇总;所述车辆状态信息包括车辆基本信息、车辆使用情况、车辆剩余电量、车辆位置信息;所述车辆基本信息包括车辆VIN、车牌号、车辆型号、车辆重量、电池型号、电池类型;所述车辆使用情况包括车辆使用期限、车辆运营里程、总充电次数。
可选的,所述充电桩监控终端用于采集充电桩状态信息并上报给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汇总;所述充电桩状态信息包括可用充电桩位置、可用充电桩数量以及充电桩可用时间。
可选的,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用于将所述新能源公交车载终端采集的车辆状态信息、所述充电桩监控终端采集的充电桩状态信息以及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采集的车辆线路运营信息汇总并传输至所述云计算平台上;所述车辆线路运营信息包含公交线路番号、车辆运营趟次间隔以及下次充电时间。
可选的,所述云计算平台对获取的车辆状态信息、充电桩状态信息、车辆线路运营信息进行汇集,结合所述车辆充电与行驶里程预测模型、所述地图服务、所述调度优化模型进行分析与计算,动态生成调度信息并发送至所述公交指挥调度系统以对车辆进行调度操作;所述调度信息包括调度方案以及导航信息。
可选的,所述地图服务用于获取实时路况信息、路径导航信息;所述地图服务为所述车辆充电与行驶里程预测模型、所述调度优化模型提供空间地理基础数据、位置数据地图展示、实时路况数据、路径导航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26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