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4260.1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0 | 分类号: | C08L77/00;C08L23/12;C08L97/02;C08L1/02;C08L23/08;C08L5/04;C08L5/08;C08L71/02;C08K3/22;C08K7/26 |
代理公司: | 合肥鼎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2 | 代理人: | 叶丹 |
地址: | 433019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纳米材料 汽车内饰 地毯 抗菌 制备 防螨 抗菌高分子材料 纳米二氧化钛粉 改性植物纤维 紫外线吸收剂 表面光泽度 改性尼龙 经济实用 耐紫外线 松香酸铜 高刚性 抗菌剂 增韧剂 耐热 杀菌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抗菌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尼龙、PP树脂、纳米二氧化钛粉、改性植物纤维、抗菌剂、松香酸铜、增韧剂、紫外线吸收剂。本发明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具有抗菌、杀菌、高冲击强度、耐热、耐紫外线、高刚性、高的表面光泽度,具有抗菌防螨的作用,同时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应用本发明的抗菌纳米材料制造出的汽车内饰地毯具有抗菌防螨,经济实用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车内的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降低车内有害物质等成为汽车设计的考虑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汽车内部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饰零部件的表面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的温床,这些微生物通过与人体接触造成交叉感染,对人体产生危害,会引起头痛、发热、突了性喉咙痛、扁桃体感染等过敏性不良反应。并且粘附在内饰部件表面的灰尘、人体汗液、皮脂等与皮肤上的常在菌及外来微生物作用产生的低级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极易散发恶臭,严重影响车内环境
目前常见的汽车内饰地毯大多直接采用PA(俗称尼龙)、PP(俗称丙纶)、PET(俗称涤纶)纤维材料织造,即尼龙、丙纶、涤纶纤维不经过改性直接织造成汽车内饰用地毯,这些汽车内饰地毯虽然具有防污、吸尘等功能,但长时间使用,由于汽车内通风不好,温度湿度不容易控制,汽车内饰地毯容易滋生霉菌,时间一长就会影响驾驶与乘坐人员的身体健康。
因此,研制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所述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尼龙40-70份、PP树脂15-30份、纳米二氧化钛粉15-27份、改性植物纤维8-16份、抗菌剂1-3份、松香酸铜2-5份、增韧剂1-3份、紫外线吸收剂1-3份。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尼龙50-60份、PP树脂20-27份、纳米二氧化钛粉19-23份、改性植物纤维10-14份、抗菌剂1.5-2.5份、松香酸铜3-4份、增韧剂1.3-2.6份、紫外线吸收剂1.7-2.6份。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内饰地毯用抗菌纳米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改性尼龙55份、PP树脂22份、纳米二氧化钛粉21份、改性植物纤维12份、抗菌剂2份、松香酸铜3.5份、增韧剂2份、紫外线吸收剂2份。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尼龙是由硅藻土粉填充尼龙而成,由尼龙30-50份、相容剂POE1-3份、硅藻土粉5-12份混合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改性植物纤维的改性方法为:按重量份计,将植物纤维40-60份、抗菌肽11-17份、透明质酸20-30份、聚丙二醇19-29份、海藻糖20-30份溶于去离子水40-65份中,40-45℃恒温水浴加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质量浓度为2%的甘油,再在40-45℃下搅拌均匀,经过减压蒸馏、喷雾干燥后,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纤维为麻纤维、棕纤维、木纤维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剂为纳米氧化锌粉、纳米银粉、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吸收剂为基于N,N’-二苯基乙二酰胺的反应型吸收剂。
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为乙烯-辛烯接枝马来酸酐、三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天运消音防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42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