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4761.X | 申请日: | 2019-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8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5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梦;王丁会;夏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60 | 分类号: | F03D8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 发电 机组 冷却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却回路(1)、第二冷却回路(2)、温度传感器及控制器;第一冷却回路(1)包括蒸发器组(15)、冷凝器(16)和多个支路;所述第二冷却回路(2)包括散热器(23),所述散热器(23)包括主动散热组件(231);
所述蒸发器组(15)对应设置于风力发电机组的多个发热部件;
每个所述支路以可选通的方式液路连接所述蒸发器组(15)及所述冷凝器(16);
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多个,分设于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外面和各所述发热部件处;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风力发电机组的条件温度并输出,所述条件温度包括外界温度或所述发热部件的部件温度;
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冷却回路(1)及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用于确定出所述条件温度所属的温度级别,根据所述温度级别控制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中与所述温度级别对应的部分支路连通所述蒸发器组(15)和所述冷凝器(16);
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中的多个支路包括第一支路(11)、第三支路(13)、第四支路(14)及减压支路(17);所述第一支路(11)用于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级别或第二温度级别时连通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出液口和蒸发器组(15)的进液口,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三温度级别时关闭;所述第三支路(13)用于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一温度级别或第二温度级别时连通所述蒸发器组(15)的出液口和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进液口,当条件温度达到第三温度级别时关闭;所述第四支路(14)用于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三温度级别时连通所述蒸发器组(15)的出液口和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进液口;所述减压支路(17)用于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三温度级别时连通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出液口和所述蒸发器组(15)的进液口;所述主动散热组件(231)用于当所述条件温度达到第二温度级别时开启;第一温度级别、第二温度级别和第三温度级别的温度范围依次从小到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中的多个支路还包括第二支路(12);
所述第一支路(11)的进液口、第二支路(12)的进液口及减压支路(17)的进液口以择一选通的方式与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一支路(11)的出液口、第二支路(12)及减压支路(17)的出液口都与所述蒸发器组(15)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第三支路(13)的进液口和第四支路(14)的进液口以择一选通的方式与所述蒸发器组(15)的出液口连接,所述第三支路(13)的出液口和所述第四支路(14)的出液口都与所述冷凝器(16)的第一进液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支路(12)中设置有第一泵(121),所述第四支路(14)中设置有压缩机(141),所述第一泵(121)和所述压缩机(141)都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二支路(12)及第四支路(14)的出液口处均设置有止回阀(3);
所述减压支路(17)上设置有膨胀阀(171),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内的冷却介质减压;
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中的所述冷却介质为氟利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还包括流量分配器(18);
所述流量分配器(18)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冷却回路(1)中部分支路的出液口连接设置,所述流量分配器(18)的出液口与所述蒸发器组(15)中的各蒸发器的进液口连接;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流量分配器(18)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级别,控制所述流量分配器(18)调节每个蒸发器中的冷却介质流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23)液路连接所述冷凝器(16),所述主动散热组件(231)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47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