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健身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6847.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杜秀芳;刘朝霞;赵平花;庞国忠;宋志伟;杨文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3B1/00 | 分类号: | A63B1/00;A63B7/02;A63B23/02;A63B21/055;A63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架 多功能运动 底座 高度调节机构 室内健身器 大学体育 健身器结构 空间占用 腰腹运动 折叠收纳 健身器 两侧壁 单杠 通孔 身高 教育 配合 学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健身器,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设于底座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高度调节机构,且所述支撑架两侧壁垂直方向开设有五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通孔,沿所述支撑架右侧安设有多功能运动机构,所述底座下安装有移设机构,本发明通过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多功能运动机构以及移设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根据学生身高,对健身器上的单杠高度进行调节,同时多功能运动机构上的腰腹运动结构可以折叠收纳,可以只在使用时展开,减少体育场馆空间占用,该健身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体育健身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健身 器。
背景技术
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往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 应当前教学的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优化教育模式,融合先进的教学理 念,加强大学体育问题的理论研究,从而使它在培养人才、成为素质 教育标杆等方面发挥作用,现如今的大学体育文化是处于极为不利的 状态,学校无意识去营建体育文化,致使体育文化难以发挥作用,大 学中经常会出现大型的体育赛事,这是建设体育文化的绝好时机,体 育文化应当体现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育场所应当位于学生生活区 域附近,这样才体育精神建立,学校要全面加强体育文化建设,体育 场所更合理设计,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建立学校体育网站,部分 体育器材也可以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体育运动更方便,然而现有的大 学体育场馆往往规模有限,不利于设置大型的室内健身设备,同时现 有的室内健身器械通常为固定安放,致使场馆的利用率降低,而且功 能单一,价格较高,且维护工作较繁琐,不适合大学体育场馆的高频 次使用,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 健身器。
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学体育教育室内健身器, 包括底座以及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安设于底座上,所述支撑架上安装有高度 调节机构,且所述支撑架两侧壁垂直方向开设有五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通孔, 沿所述支撑架右侧安设有多功能运动机构,所述底座下安装有移设机构;
上述高度调节机构,其包括:升降结构、固定架以及单杠结构;
所述升降结构安设于支撑架上,所述固定架安设于升降结构上,所述单 杠结构安设于固定架上;
所述升降结构,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电动推杆、一对结构相同 的第一滑轨、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滑块、空腔矩型梁、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 电动推杆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固定杆;
一对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分别固定安置于支撑架上,且其固定端分别与支 撑架下壁面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一滑轨分别安设于所述支撑架内侧壁面相对 位置上,一对所述第一滑轨上分别开设有五对结构相同的第二通孔,且与五 对所述第一通孔相重合,一对所述第一滑块分别套装于一对所述第一滑轨 上,所述空腔矩型梁安设于一对所述第一滑块上,且其下壁面与一对所述第 二电动推杆活动端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沿水平方向安置于空腔矩 型梁,一对所述固定杆安置于空腔矩型梁内,且其一端分别与一对所述第二电动推杆活动端相连接,且其活动端均可以伸出空腔矩型梁两侧壁面,可以 分别贯穿于五对所述第一通孔以及五对所述第二通孔;
所述单杠结构,其包括:一对结构相同的三角架、横杆、一对结构相同 的拉环以及一对结构相同的倾斜把手;
一对所述三角架分别安置于固定架两侧壁面上,所述横杆安置于一对所 述三角架左端上,一对所述拉环分别套装于所述横杆上,且位于一对所述三 角架之间,一对所述倾斜把手分别安设于所述横杆左右两端上;
上述多功能运动机构,其包括:腰腹运动结构以及拉伸运动结构;
所述腰腹运动结构安设于支撑架右侧,所述卧推运动结构安设于腰腹运 动结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68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消防水压表的物联网智能识别和报警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阻尼配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