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8121.6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13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蕾;高卫东;孙丰鑫;范雪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36 | 分类号: | G01N33/36;G01N3/20;G01N3/06;G01N3/02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刘秋彤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织物 自动 精准 对折 装置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包括旋转机构、自动对折机构和折痕生成机构。所述的自动对折机构位于旋转机构的一侧手指气缸下方,自动对折机构的另一侧手指气缸固定有折痕生成机构。两套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对称设置在水平面上,可同时进行织物对折,提高效率。第一转台上方固定旋转臂,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两个旋转气缸以旋转臂中心对称。本发明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准确控制织物试样的弯曲和对折,实现织物折皱回复过程的自动检测。通过机械和数控技术,有效避免了试样待测部位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了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品性能检测领域,涉及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织物折皱回复性能被视为织物质量检测中关键的性能之一,主要通过人工裁剪规定尺寸试样,手动对折放入加压装置,达到一定加压时间后,人为将试样转移到测量装置上,通过人工读数的方法获取折皱回复角度的测量结果。测试过程中试样被多次人为接触,导致测试结果误差较大。虽然现有的部分织物折皱回复性能检测装置已经实现了自动加压和释压功能,但仍然需要人工操作使试样形成弯曲对折状态,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因人工因素影响织物的状态,尤其是即将产生折痕的位置,造成实验结果不稳定、不可靠等影响。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织物自动精准对折方法,极大提高了织物性能测试装备的自动化程度,保证织物在测量折皱回复性能过程中不被人为因素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及检测方法,使平整织物的两边自动对准折叠,产生折痕,以便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检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包括旋转机构、自动对折机构和折痕生成机构。所述的自动对折机构位于旋转机构的一侧手指气缸下方,自动对折机构的另一侧手指气缸固定有折痕生成机构。两套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对称设置在水平面上,可同时进行织物对折,提高效率。
旋转机构包括第一转台,第一金属薄片、第一手指气缸、第一旋转气缸、第二旋转气缸、第二手指气缸和第二金属薄片;
所述的第一转台上方固定旋转臂,旋转臂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旋转气缸和第二旋转气缸,两个旋转气缸以旋转臂中心对称。第一转台旋转带动两个旋转气缸旋转。第一旋转气缸输出端固定第一手指气缸,第二旋转气缸输出端固定第二手指气缸,两个手指气缸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旋转气缸带动手指气缸竖直方向转动90°,使手指气缸与水平面平行。
手指气缸实现贴合在金属薄片两面的试样夹取,金属薄片处于对折试样的中间,防止试样粘连,旋转气缸使被手指气缸夹起的试样方向转动90°,形成折痕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便于回复角测试时测试结果不受试样自重影响,转台使试样从自动对折机构上传递到折痕生成机构上。
自动对折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升降平台、第一真空翻转平台和第一试样定位块;
所述的第一伺服电机和第一试样定位块固定在第一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第一试样定位块位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且位于第一手指气缸的下方;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一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同步齿轮,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通过同步齿轮的齿合,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翻转;两个第一真空翻转平台水平固定在第一试样定位块上方,且两者之间垂直固定金属薄片;所述的第一真空翻转平台为方形块状,方形块状一侧面设有吸风孔,吸风孔与吸风机相连,试样放置在第一真空翻转平台上,吸风孔吸附试样两边,在第一真空翻转平台翻转的过程中,使试样两边保持对齐,为试样精准对折做好准备。
第一升降平台使放置在第一真空翻转平台表面的试样上升到第一手指气缸能夹取到试样的位置,真空翻转平台实现对试样折叠两端的有效吸附,从而使试样形成弯曲的形态,试样定位块起到试样位置固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81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检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织物自动精准对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