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9268.7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66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涛;邵艳艳;曾新云;蔡炜;高家祯;洪志鹏;李亚宁;许文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00;A01G24/46;A01G24/10;A01G24/15;E02D17/2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李登桥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质倒坡 植被 方法 | ||
1.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对原始岩体(2)的倒坡表面进行处理;
步骤二:在原始岩体(2)内打入锚杆(1),在倒坡表面铺挂土工网;
步骤三:在倒坡表面喷射形成陶粒蛭石混凝土层(4),并构成轻质多孔植生层,进而将倒坡表面修正成为正坡体;
步骤四:在正坡体的表面铺挂主动防护网构造加筋层,然后用植被混凝土处理正坡体的基础面,并形成植被混凝土抗冲刷层(3);
步骤五:在植被混凝土抗冲刷层(3)的表面种植植被,进而形成草本灌木交叉植被层(5);
步骤六:后期养护;
所述步骤一中倒坡表面进行处理的具体步骤为:对倒坡表面采用机械结合人工进行清理,将倒坡表面的坡积物、松动的石块全部清除干净;
所述步骤二中具体操作为:将锚杆(1)牢固的锚固在原始岩体(2)内部,并使得锚杆(1)与倒坡表面呈5o~20o的锐角打入,锚杆(1)的出露长度以将倒坡表面修正为准,并保证锚杆(1)的入岩深度与出露深度相等,选择合适孔径的土工网,并将土工网和锚杆(1)绑扎牢固;
所述步骤三中植生层:轻质多孔植生层;加筋层:主动网;种子层;抗冲刷层,其具体操作为:对于作业面较大且高陡边坡的倒坡体表面,采用机械喷射的方式进行处理,针对机械喷射比较困难的地方,采用人工填筑或者人工喷射的方式,最终将倒坡体修正成为正坡体;
所述步骤三中陶粒蛭石混凝土层(4)采用蛭石、陶粒组成的多孔植生混凝土;修正成为正坡体后,保证锚杆(1)露出坡体表面的长度为8~12cm;
所述步骤四中具体操作为:所述主动防护网采用SNS主动防护网,再在正坡体表面喷射植被混凝土抗冲刷层(3),所述植被混凝土抗冲刷层(3)分两层:首先喷射不含种子的底层,所述底层厚度为7~8cm,然后喷播含种子的表层,所述表层的厚度为1~2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具体操作为:所述后期养护的具体操作为:植被混凝土抗冲刷层(3)喷射完工后,覆盖无纺布并洒水进行养护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具体操作为:所述陶粒蛭石混凝土层(4)是由陶粒、蛭石粗骨料以及水泥、土胶结而成的一种物理堆聚,在粗骨料内含有少量细骨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具体操作为:所述陶粒蛭石混凝土层(4)采用砂性土、蛭石、陶粒、水泥按100:6:10:5的组成比例混合而成的多孔植生混凝土,为植被扎根生长提供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质倒坡植被建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倒坡表面的边坡坡度≤60°时,锚杆(1)的间距为2.5m;边坡坡度≤ 75°时,锚杆(1)间距为2m,边坡坡度 ≥75°时,锚钉间距为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26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