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9462.5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2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西平;付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89 | 分类号: | F24F11/89;F24F3/16;F24F13/28;F24F110/66;F24F110/64;F24F110/10;F24F110/50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陈春华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人群 室内环境 空气 监测 改善 系统 | ||
1.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高密度人群室内用于实时对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进行监测的空气质量监测设备(1),设于高密度人群室内的PC机(2),以及设于高密度人群室内用于对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进行改善的空气质量改善设备(3);所述空气质量监测设备(1)包括监测设备壳体(11),以及均集成在所述监测设备壳体(11)内的甲醛传感器(12)、TVOC检测仪(13)、第一PM2.5检测仪(14)、致病菌检测仪(15)、温度传感器(16)和第一微处理器(17),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7)分别与所述甲醛传感器(12)、所述TVOC检测仪(13)、所述第一PM2.5检测仪(14)、所述致病菌检测仪(15)和所述温度传感器(16)连接;所述PC机(2)分别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7)和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设备(3)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来自第一微处理器(17)传送过来的监测信息后控制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设备(3)运行以对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进行改善;
所述空气质量改善设备(3)包括均设于高密度人群室内的空气净化设备和空调(323),所述PC机(2)分别与所述空气净化设备和所述空调(323)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设备包括呈长方体形且两端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设备外壳(31),设于所述设备外壳(31)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处用于将外界空气抽进所述设备外壳(31)内的抽风机(32),设于所述设备外壳(31)内并位于所述出风口用于将所述设备外壳(31)内的空气鼓至外界的鼓风机(33),均设于所述设备外壳(31)内并顺着空气流向依次分布的光触媒过滤网(36)、活性炭过滤网(37)、隔板(38)和HEPA高效过滤网(39);
所述隔板(38)将所述设备外壳(31)内分隔成过滤腔(310)和杀菌腔(311),所述光触媒过滤网(36)和所述活性炭过滤网(37)位于所述过滤腔(310)内,所述杀菌腔(311)内设有控制箱(312),所述控制箱(312)固定于所述杀菌腔(311)的顶面和所述隔板(38)之间,所述HEPA高效过滤网(39)的顶端与所述控制箱(312)的底面密封连接,所述HEPA高效过滤网(39)将所述杀菌腔(311)分隔成二次过滤腔(313)和紫外杀菌腔(314),所述紫外杀菌腔(314)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至少一个紫外杀菌灯(315),所述隔板(38)上设有第二PM2.5检测仪(319),并且所述第二PM2.5检测仪(319)位于所述过滤腔(310)内;
所述隔板(38)上连接有第一输气管(316)和第二输气管(317),所述第一输气管(316)和所述第二输气管(317)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320)和第二电磁阀(321),所述第一输气管(316)将所述过滤腔(310)和所述二次过滤腔(313)连通,所述第二输气管(317)将所述过滤腔(310)和所述紫外杀菌腔(314)连通;
所述控制箱(312)内设有第二微处理器(318),并且所述第二微处理器(318)分别与所述抽风机(32)、所述鼓风机(33)、所述第二PM2.5检测仪(319)、所述第一电磁阀(320)、所述第二电磁阀(321)和所有所述紫外杀菌灯(315)连接,所述PC机(2)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318)连接;
所述第二输气管(317)贯穿所述控制箱(312)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31)的外壁上设有液晶操控面板(322),并且该液晶操控面板(322)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31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31)的进风口内设有进风初滤网(3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外壳(31)的出风口内设有防虫网(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7)为Intel Xeon E5-2699 v3型微处理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密度人群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及改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处理器(318)为IntelXeon E5-2699 v3型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4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