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49610.3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3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卫垚;耿明;张俊岭;张浩;邱绍峰;刘辉;史明红;殷勤;周明翔;何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06B7/28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24 | 代理人: | 王福新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结系 防护门 隧道 洞室 加强结构 风压 非平面结构 凹凸起伏 横向桁架 门体结构 疲劳载荷 纵向联结 纵向桁架 抗风压 质量比 结点 | ||
1.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门(1)的隧道侧安装的隧道侧联结系(2)以及所述防护门(1)的洞室侧安装的洞室侧联结系(3);其中,
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和所述洞室侧联结系(3)均包括若干个联结系单元(11),所述联结系单元(11)包括纵向桁架(7)和横向桁架(9),以及设于所述纵向桁架(7)和所述横向桁架(9)相交处的刚性结点(8);且,
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的各个所述联结系单元(11)表面均设为凹凸起伏的非平面结构,具有所述非平面结构的表面可在承受风力作用时产生沿凹凸起伏表面作用的分力从而减少防护门的垂直受力;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和所述洞室侧联结系(3)与所述防护门(1)之间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护门(1)洞室侧及隧道侧分别形成纵向联结系的加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中,两个所述刚性结点(8)之间的所述纵向桁架(7)设为凸面结构和/或两个所述刚性结点(8)之间的所述横向桁架(9)为凸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中的所述刚性结点(8)设为凸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向桁架(7)以及所述横向桁架(9)的基础上,还设置交叉桁架(10),所述交叉桁架(10)为对角斜杆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和所述洞室侧联结系(3),同时采用所述交叉桁架(10)或者同时不采用所述交叉桁架(10)或者其中一个采用所述交叉桁架(1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桁架(7)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所述横向桁架(9)之间的距离不大于4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侧联结系(2)与所述防护门(1)之间以及所述洞室侧联结系(3)与所述防护门(1)之间具有若干的焊点(6)。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门(1)的洞室侧安装有起重链条,所述防护门(1)各部件与洞室壁通过所述起重链条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链条距离地面高度为所述防护门(1)高度的从上到下1/3处至2/3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隧道风压防护门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联结系单元(11)以及所述起重链条均采用模块化的预制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61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防护门及其成型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矿用冲击地压微震实时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