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49749.8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0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全国;周丽佳;晏荣建;王志东;程久阳;兰荣华;杨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袁礼君;阚梓瑄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态 锂电池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一基板上形成正极集流体层,所述正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一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
形成覆盖所述正极集流体层的正极层,且所述正极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形成覆盖所述正极层的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形成覆盖所述电解质层的负极层,所述负极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形成覆盖所述负极层的负极集流体层,所述负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二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凸起,且所述负极集流体层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区域,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交替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形成覆盖所述负极集流体层的封装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基板上形成正极集流体层,所述正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一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包括:
采用3D打印在一基板上形成正极集流体层,所述正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一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层上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中相邻两个凸起等间距分布。
5.一种全固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单元,每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
正极集流体层,设于一基板上,所述正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一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的多个第一凸起;
正极层,覆盖于所述正极集流体层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且所述正极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电解质层,覆盖于所述正极层远离所述正极集流体层的表面,所述电解质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负极层,覆盖与所述电解质层远离所述正极层的表面,所述负极层对应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层的区域;
负极集流体层,覆盖于所述负极层远离所述电解质层的表面,所述负极集流体层包括第二连接层和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第二凸起,且所述负极集流体层对应于所述第二凸起的区域凸出于对应于所述第二连接层的区域,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凸起交替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固态锂电池还包括:
封装层,覆盖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凸起中相邻两个凸起等间距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固态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的数量是多个,且多个所述电池单元呈阵列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74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