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微生物的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49833.X 申请日: 2019-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9781702A 公开(公告)日: 2019-05-21
发明(设计)人: 肖瑞;汪崇文;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1N21/65 分类号: G01N21/65
代理公司: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范彦扬
地址: 100000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磁性微球 检测 微生物 微球 吸附 制备 微生物检测 诊断和治疗 拉曼信号 临床血液 特异性强 携带 负电荷 正电荷 准确率 感染
【说明书】:

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一种磁性微球,包括微球本体,所述微球本体携带负电荷;吸附在所述微球本体外表面的携带正电荷的PEI。本发明提供的磁性微球能有效吸附样品中的微生物,特异性强,吸附较为紧密,降低其他杂质的干扰,通过检测拉曼信号使得不同微生物得以区分,该检测方法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方法便捷可靠,准确率均为96%以上,为临床血液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颖、快速的检测方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磁性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大力发展以及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血流感染的死亡率高,发病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危害严重。因此,血流感染的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各种操作技术的发展和抗菌药物的应用,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不断变化,病原体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和其他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MRSA是引起血流感染的最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导致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骨髓炎等致命疾病。随着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MRSA的分离率也越来越高。由于临床治疗困难和愈后不良,它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铜绿假单胞菌不仅引起烧伤患者的菌血症,而且是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UTI)和气管插管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它对许多抗生素具有天然抗性,因此被认为是多重耐药病原菌。碳青霉烯类被认为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严重病例治疗的第一道防线,尽管如此,在过去几年中,CRPA一直在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血流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浸润性导管感染、泌尿生殖系感染、脑膜炎等,并且没有用于预防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有效的疫苗。因此,临床上预防,治疗和护理感染这些细菌的患者是极其困难的。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快速可靠的诊断方法来加速血培养中的细菌鉴定和药敏检测,以便及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有效的抗生素管理干预。目前,致病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仍主要依赖于常规血培养。该方法需要很长时间(3到5天)并且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缺乏有效的检测技术,并且导致临床传染病被遗漏或延误诊断。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芯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新一代测序技术得到了探索和应用。在病原菌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中作为传统检测方法的补充,但仍存在许多限制其使用的问题。PCR鉴定期间发生的假阴性或假阳性以及免疫测定过程中所需的多步化学试剂都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这些技术昂贵,耗时和/或表现出低敏感性。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性微球,该磁性微球为微生物的检测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为磁性微球的广泛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拉曼信号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检测试剂盒,为微生物的检测提供便利。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磁性微球,包括微球本体,所述微球本体携带负电荷;

吸附在所述微球本体外表面的携带正电荷的PEI。

PEI是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具有大量的氨基化物和良好的亲水性,PEI可以在纳米粒子表面粘附或组装,容易实现组装的均一化分布,以实现表面胺化,为微生物的检测提供良好的基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8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