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49913.5 申请日: 2019-01-18
公开(公告)号: CN109627429A 公开(公告)日: 2019-04-16
发明(设计)人: 李志波;沈勇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08G63/08 分类号: C08G63/08;C08G63/83;C08G63/87
代理公司: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赵天月
地址: 26606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丁内酯 制备 高分子量 催化体系 催化剂 碱金属化合物 生物医药领域 碱金属 聚合反应 应用要求 有机磷腈 引发剂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γ‑丁内酯)。该方法包括:使γ‑丁内酯在催化体系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γ‑丁内酯);所述催化体系包括:引发剂、催化剂和脲,所述催化剂为碱金属、碱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之一。该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可制备得到满足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要求的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产品。

优先权信息

本申请请求2018年10月23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1811239870.9的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并且通过参照将其全文并入此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γ-丁内酯)。

背景技术

聚(γ-丁内酯)是一类重要的脂肪族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聚(γ-丁内酯)在体内具有合适的降解速率,介于聚乙交酯和聚乳酸之间,并且与现有的生物材料相比,聚(γ-丁内酯)在降解时不会造成酸性物质在组织中的积累,不易引发炎症。聚(γ-丁内酯)可以通过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两种方法得到。其中,生物发酵法得到的聚(γ-丁内酯)目前已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以作为手术缝合线和疝气补片在临床上使用。但是,生物发酵法具有工艺流程复杂,所得产物纯化困难,残留生物物质易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等缺点。

聚(γ-丁内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利用γ-丁内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得到。γ-丁内酯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生物基单体,可以从生物质原料,如玉米、小麦等作物得到,是一种可再生原材料。利用化学合成法得到的聚(γ-丁内酯)可以对其进行官能团修饰,并且没有生物物质残留,更加适合在组织工程支架等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但γ-丁内酯具有五元环结构,环张力很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聚合的单体,目前也仅有少数文献报道其化学合成。文献报道的能够合成聚(γ-丁内酯)的催化剂包括金属有机催化剂、有机磷腈碱催化剂以及N-杂环乙烯催化剂三种(Nature Chemistry,2016,8(1),42-49;Polymer Chemistry,2018,9(26),3674-3683.)其中,金属有机催化剂由于毒性较大,并且容易残留在所得产物聚(γ-丁内酯)中,因此不适合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而有机磷腈碱催化剂和N-杂环乙烯催化剂则由于其活性较低,根据文献报道,难以制备得到高分子量的聚(γ-丁内酯),所得产物机械性能较差,不能满足生物医药方面实际应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聚(γ-丁内酯)。该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可制备得到满足生物医药领域应用要求的高分子量聚(γ-丁内酯)产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

使γ-丁内酯在催化体系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γ-丁内酯);所述催化体系包括:引发剂、催化剂和脲,所述催化剂为碱金属、碱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以碱金属、碱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磷腈化合物中的至少之一和引发剂、脲组成催化体系,所使用的催化剂和脲毒性低,很容易从产物中除去;同时,催化体系活性高,制备得到的聚(γ-丁内酯)产品分子量高,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聚(γ-丁内酯)的方法包括:(1)将所述引发剂、所述催化剂和所述脲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得到所述催化体系;(2)将所述γ-丁内酯加入到所述催化体系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所述聚(γ-丁内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49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