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假单胞菌及其在石油降解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1201.7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3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戴柏平;张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造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4;C12N11/12;B09C1/10;C02F3/34;C12R1/38;C02F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藏 假单胞菌 原油降解 中国典型培养物 应用 石油降解菌 微生物修复 液体培养基 原油 菌种驯化 人工驯化 石油降解 水体环境 污染土壤 原油污染 革兰氏 杆状 菌株 去除 阴性 繁殖 筛选 油田 生长 土壤 | ||
本发明公开一株假单胞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单胞菌GR5及其在石油降解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原油的开采、炼制、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石油的泄露,进入环境造成污染。对河流、土壤、地下水以及海洋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陆地,原油污染一般由开采钻屑油泥、输油管道破裂等造成;在海洋中,油井溢油、油船泄露造成。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有600-1000万吨原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之后通过物理化学作用方式向周围扩散至更大范围。原油的化学组成复杂,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沥青质等多种物质有毒物质。其中一些多环芳烃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其可以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
目前,石油污染的去除方法主要有三种: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主要是焚烧法、隔离法和换土法,成本高,不能将污染物完全去除。化学方法主要是萃取法、洗涤法和化学氧化法,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容易引起二次污染。生物方法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降解石油污染物(主要是微生物),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对环境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虽然,生物法治理石油污染环境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目前,应用于石油污染处理的降解菌生长速率缓慢、降解率低,降解速率缓慢,不能达到理想的降解效果。为了取得高效、彻底的生物修复效果,分离和筛选石油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菌的生物修复的必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株降解石油烃的菌株GR5(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 GR5),已于2018年7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 N0:M201848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石油降解菌GR5的应用。
所述应用具体为将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降解石油烃的固体菌剂,所述固体菌剂的活性成分包括菌株GR5,保藏号CCTCC M 2018488。
所述固体菌剂为将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为玉米秸秆,粉碎粒径≤200微米的无菌秸秆。
进一步地,所述载体的处理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将灭菌后的秸秆于40-50℃烘干至恒重,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在蒸馏水中浸泡2h,调节pH7-8,至于40-50℃烘干至恒重。
进一步地所述菌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造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造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1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