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Ag掺杂ZnO纳米花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及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1613.0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9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沈涛;夏振涛;冯月;李晓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45 | 分类号: | G01N21/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g 掺杂 zno 纳米 光纤 氨气 传感器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g掺杂的ZnO纳米花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引入单模光纤、第一细芯光纤、空芯光纤、Ag掺杂的ZnO纳米花层、第二细芯光纤、引出单模光纤和光谱仪,其中宽带光源中心波长为1550nm;经引入单模光纤将光传给第一细芯光纤;其与引入单模光纤对准熔接产生干涉,其信号模式耦合至空芯光纤;空芯光纤直径125μm,纤芯14.2μm,其内部为Ag掺杂ZnO纳米花层,两端于第一细芯光纤和第二细芯光纤对准熔接,将干涉信号通过引出单模光纤输出,并在表面打2个孔,分别为气体进气口和出气口,用于氨气传输;光谱仪对干涉模式检测透射谱获得传感数据。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制作方法。借助ZnO纳米花增加与氨气间接触面积,可显著提高系统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传感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Ag掺杂ZnO纳米花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氨气是有害、无色、刺激性及有毒气体,其会导致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的破坏。因此,现阶段迫切需要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且制备简单的光纤传感器。基于倏势场型的光纤传感器由于体积小、抗电磁干扰、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一直受研究者关注。然而,目前对于基于倏势场的光纤传感器而言,仍存在灵敏度低的问题,并且对微纳光纤的制备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否则很难制备出结构参数、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微纳光纤。此外,微纳光纤在操作系统上容易断裂,因此,需要大量制备才能获得较好的光纤传感器。
针对上述问题,Narasimman等(参见“Narasimman S,Balakrishnan L,AlexZC.Fiber-Optic Ammonia Sensor Based on Amine Functionalized ZnO Nanoflakes”,IEEE Sensors Journal,2018,18(1):201-208.)提出了一种胺官能化ZnO纳米片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其改善了系统的灵敏度及选择性的问题,但是该结构需要对光纤进行化学腐蚀处理,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操作困难。Zhu等(参见“Yi Z,Haiwei F,Jijun D,et al.Fabric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zinc oxide nanoflowersforhigh-sensitivity fiber-optic ammonia gas sensors”,Applied Optics,2018,57(27):7924-7930.)提出了一种基于ZnO纳米花的高灵敏度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即在单模-多模-单模传感光纤上设计锥体结构,并在锥体结构上生长ZnO纳米花,构成了干涉型的光纤传感器,灵敏度为2.2pm/(μg-1)。虽然实现了一种3维ZnO纳米结构对氨气的检测,提高了系统的灵敏度,但设计成微纳光纤锥形结构,相应地造成了传感器的除尘系统的繁琐,而且难以实现封装。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改进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Ag掺杂ZnO纳米花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及制作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光纤干涉性质的研究并对其灵敏部件的设计,由此有效的避开传感器锥体制作带来的封装困难的问题,同时借助于Ag元素掺杂ZnO纳米花来提高系统的灵敏性,以此制备出高选择性及高灵敏性的光纤氨气传感器。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基于Ag掺杂ZnO纳米花的光纤氨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1)、引入单模光纤(2)、第一细芯光纤(3)、气体进气口(4)、空芯光纤(5)、Ag掺杂ZnO纳米花层(6)、气体出气口(7)、第二细芯光纤(8)、引出单模光纤(9)和光谱仪(10),其中:
所述光源(1)为宽带光源,中心波长为1550nm,用于产生光信号;
所述引入单模光纤(2)用于接收和传输光源(1)的光,并将其传输给第一细芯光纤(3);
所述第一细芯光纤(3)与引入单模光纤(2)相对准熔接,用于产生干涉,并将干涉信号的模式耦合至空芯光纤(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1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