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1687.4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34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军;许金林;蔡海燕;蔡慧惠;成海峰;李建美;陈伟豪;吴薛琴;郭小兵;宋小忠;张建;环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0 | 分类号: | E04G11/40;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浇筑 斜屋面 混凝土 坡面 坡度 混凝土施工 振捣 对称 混凝土浇筑槽 分段设置 工作效果 引导导轨 纵向钢筋 剪力墙 截流网 上面层 双层夹 水平向 预留槽 封闭 分块 脊线 下层 成型 上层 转入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对于35°及以上的斜屋面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体系,沿坡面在上面层模板分段设置水平向混凝土浇筑槽,待下层各坡面混凝土对称浇筑完成、振捣充分后,封闭本段预留槽,转入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这样逐层对称浇筑、逐层封闭,直至浇筑结束。对于35°以下坡度的斜屋面采取沿两侧坡脊线设置纵向钢筋引导导轨,坡面间隔2m设置混凝土截流网,实现了分块浇筑振捣,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本发明施工方便,工作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多坡度斜屋面式建筑具有浓郁欧式风情,受到购房者的青睐,这些建筑的屋顶普遍具有坡度陡、跨度大、模板支设要求高、倾斜操作面施工难度大、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效果好的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坡度斜屋面混凝土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根据斜屋面倾角大小,按35°分界,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
对于 35°及以上的斜屋面主要考虑混凝土浇筑时的流动性大、不易成型,采用类似剪力墙的双层夹模体系;为保证混凝土下料后流动顺畅及便于振捣,沿坡面在上面层模板分段设置水平向混凝土浇筑槽,待下层各坡面混凝土对称浇筑完成、振捣充分后,封闭本段预留槽,转入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这样逐层对称浇筑、逐层封闭,直至浇筑结束。
对于 35°以下坡度的斜屋面主要考虑浇筑时混凝土料向下缓慢流淌,密实度、厚度、标高不易保证,采取沿两侧坡脊线设置纵向钢筋引导导轨,坡面间隔2m 设置混凝土截流网,实现了分块浇筑振捣,保证了混凝土的成型质量;
(一)超过35°的大坡度斜屋面
工艺流程:立钢管放支撑→底模施工→梁板钢筋绑扎→隐蔽验收→定位并放面模→预留浇筑槽→按预留槽从下至上分段浇筑,逐层浇筑、逐层封闭, →养护与拆模→成品保护;
A)立钢管放支撑
1) 斜屋面采用满堂架支撑体系,钢管为 φ48 ×3. 5,立杆按纵横间距 900mm ×900mm 的矩阵形式进行布置,立杆底部用木板作垫块,纵横水平杆沿高每 1. 2m 设置 1道;
2 ) 立 杆 支 撑 沿 梁 跨 方 向 应 加 密,间 距 为600mm,梁底采用 50mm ×100mm木方,木方垂直于梁截面,间距为 250mm;
3) 在架体外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 4 跨、且≤5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水平剪刀撑,同时扫地杆的设置层也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保证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及水平剪刀撑间距均不应超过 6m;
4) 满堂架主体搭设完成后,进行斜屋面底模底支撑斜钢管定位时,采用吊线方式,先定出坡脊线,再根据屋面坡度走向预铺其他部位的支撑钢管和板底木方;
5) 考虑到超大坡度斜屋面在 x,y,z 三个方向均有较大的倾斜角度,在支模体系顶部沿坡度增设水平通杆,满足主龙骨抗剪要求;
B)底模施工
1) 底模标高测放:首先引测楼层标高至外侧无顶部支撑的立杆上,再定出坡脊线位置支撑钢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标高,其他位置标高根据坡度走向进行测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16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混凝土浇灌的模板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梁侧模板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