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1725.6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9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芬;黄坛坛;杨海涛;赵锡彬;王喜靖;曲振明;胡明月;杨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52 | 分类号: | G01R31/52;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性 接地系统 单相 接地 故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它根据电气事故处理规程规定的接地故障线路寻找办法“采用母线分列,确定接地故障母线系统”,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进行母线分列操作,利用母线分列前后零序电压及各线路零序电流的变化情况构成选线判据,以达到可靠选线目的。其结构为:它包括被保护配电系统的母线,所述母线为单母线分段制,母线分段开关采用断路器,断路器与测控装置连接,测控装置与电压互感器连接,电压互感器则与母线连接;测控装置检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并通过控制断路器的断开实现母线分列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系统中接地故障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6-35kV配电网主要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小电流接地系统中80%以上的故障均为单相接地故障,但其现场选线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已提出多种不同的选线原理,并有多种实用化装置投入运行,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目前选线原理主要有4类:1)基于故障稳态特征的选线原理,利用零序电流、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关系构成判据,判据特征量较小;2)基于故障暂态特征的选线原理,故障暂态量比稳态量大很多倍,但存在故障暂态量存在时间短不易采集故障数据的缺陷;3)基于外加判据信号的选线原理,该类原理开辟了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原理的新蹊径,以“S注入法”为代表,因从母线PT的二次侧向故障相注入特殊的交流信号,受母线PT容量的限制,注入的判据信号较微弱;4)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综合性选线判据,同时应用第1)、2)类原理中的多种选线判据,但高过渡电阻故障时故障线路与非故障线路判据特征量差距不明显,选线准确率较低,甚至不能选出故障线路。因此不少情况下,仍用传统的拉路法查找故障线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根据电气事故处理规程规定的接地故障线路寻找办法“采用母线分列,确定接地故障母线系统”,提供了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该方法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通过测控装置控制断路器的断开实现母线分列操作,然后利用母线分列前后系统零序电压和各线路零序电流的变化特征构成选线判据,从而实现故障选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它利用母线分列前后零序电压及各线路零序电流的变化情况构成选线判据进行故障选线,其特征为:由母线分列前后零序电压的变化特征,可以判断是否为金属性接地故障,判据如下:
(1)
其中,为母线分列后的零序电压,为母线分列前的零序电压;
设母线分列前后各馈出线零序电流的变化量为:
(2)
其中,为母线分列前各线路的零序电流,母线分列后各线路的零序电流;
线路故障选线判据为:
(3)
母线故障判据为:
(4)
据此判据进行故障选线;它包括被保护配电系统的母线,所述母线为单母线分段制,母线分段开关采用断路器,断路器与测控装置连接,测控装置与电压互感器连接,电压互感器则与母线连接;测控装置检测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是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并通过控制断路器的断开实现母线分列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17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