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3234.5 | 申请日: | 2012-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0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和德;森田隆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24 | 分类号: | H02K1/24;H02K3/52;H02K1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槽状凹陷部 转子 旋转电机 爪状磁极 收纳 励磁铁心 平衡修正 铸造模具 凹陷部 引出线 等量 肩部 配置 制造 | ||
一种旋转电机的转子,在励磁铁心体的轴外侧面上设置有对所述一对引出线进行收纳保护的一对槽状凹陷部,至少在配置于周向上相对于所述一对槽状凹陷部离开相等量的位置的爪状磁极中距所述槽状凹陷部最近的爪状磁极的肩部上设置有通过铸造模具形成的平衡修正凹陷部。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2/081237,国际申请日为2012年12月3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280076202.3,名称为“旋转电机的转子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旋转电机而装设于车辆等的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转子、尤其是爪极式转子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车用交流发电机的爪极式转子使第一爪极和第二爪极的从基部沿轴向延伸的爪部交替啮合配置,这种转子被要求在组装完成之后能实现绕轴平衡。目前,提出了以下方案:为了获得该转子平衡而在爪极上设置钻孔,通过将其一部分材料去除来修正失衡。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这样的技术:利用一次平衡孔和二次平衡钻孔以不损伤风扇的方式修正作为转子的平衡,其中,上述一次平衡孔预先设置于爪极的基部的轴外侧面,上述二次平衡钻孔在上述轴外侧面上设于固接完风扇之后的将基部和爪部连接的圆角形状的爪根部。
特别地,在装设于车辆的交流发电机的转子中,在旋转时还施加有来自车辆的振动,当上述失衡较大时,可能导致刺耳的噪声增大、耐久性降低、性能变差等,因此期望转子的失衡尽可能小。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那样,提出了以下车用交流发电机的转子:当用连接端子连接集电环和励磁线圈的引出线时,将上述连接端子收纳于在爪极的一端面设置的半径方向的槽中,通过将其模塑成型,改善了抗振性、抗离心力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图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2010/1087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实开昭56-839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现有的转子中,用设于爪极的轴外侧面的一次平衡孔对安装风扇之前的爪极自身的平衡进行一次平衡修正,并在安装完风扇之后,用二次平衡钻孔进行二次平衡修正。因此,用于调节平衡的加工作业为两个阶段,每次均要进行不需要的加工油的洗净、安装,因此,存在妨碍制造时间缩短这样的技术问题。
另外,关于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槽设于侧面的爪极,爪极自身的平衡修正是必需的,但并没有示出为了获得因该槽的体积而实现平衡的有效方法,其结果是,爪极的加工时间、加工深度、加工工时增加,不得以会形成对磁路可能造成影响的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用简单的方法对失衡的一个原因即半径方向的槽进行平衡修正,以实现加工工序的简化、加工费用的削减、制造时间的缩短。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转子在励磁铁心体的轴外侧面设置有对一对引出线进行收纳保护的一对槽状凹陷部,其特征是,至少在距周向上相对于上述一对槽状凹陷部离开相等量的位置最近的爪状磁极的肩部上设置有通过铸造模具形成的平衡修正凹陷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以对失衡的一个原因即槽进行了修正的结构进行铸造成型,因此,能废除一次平衡修正,从而能实现加工时间的缩短、加工费用的削减、制造时间的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旋转电机的转子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转子的励磁铁心体的侧视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振动立式电机
- 下一篇:稳固的永磁电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