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蔽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3736.8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小嶋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1 | 分类号: | H01R13/6581;H01R12/70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连接器 | ||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附近噪声的屏蔽连接器。屏蔽连接器(10)具备:多个端子(50),其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屏蔽壳(70),其将各端子(50)的外周侧一并包围;以及电介质体(40),其夹在各端子(50)与屏蔽壳(70)之间。屏蔽壳(70)具有作为将各端子(50)从电介质体(40)露出的露出面覆盖的覆盖板部的背板部(74)。背板部(74)在与面向各端子(50)的内表面(86)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87、且与各端子(50)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区域对置的位置具有有底的凹部(8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屏蔽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屏蔽连接器是高速通信用的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其在宽度方向并列配置;屏蔽壳,其将各端子的外周侧一并包围;以及电介质体,其设置于各端子之间及各端子与屏蔽壳之间,将各端子和屏蔽壳电绝缘。
各端子形成为大致L字形,具有从电介质体露出并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引脚部。引脚部的下端部插入到电路板的通孔而进行连接。另外,屏蔽壳在整体上呈在前方及下方开口的箱状,具有将后表面封闭的背面部。屏蔽壳的背面部与在宽度方向排列的各端子的引脚部相对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6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现有的屏蔽连接器的情况下,以如下为设计思想:使屏蔽壳的背面部中面向各端子的内表面产生与信号电流成对的对电流,从而将电磁波噪声抵消。但是,对电流有时经由背面部的下端缘串入到背面部的与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从而在背面部的外表面使电流密度增加。作为趋肤效应,已知象这样电流密度在导体的表面升高的现象。作为趋肤效应的结果,在背面部的外表面集中的电流因为外表面露出而在电磁上不被遮蔽,所以有可能二次在周围辐射电磁波噪声(附近噪声)。由此,有失去作为屏蔽连接器的本来的功能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降低从屏蔽连接器自身产生的附近噪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屏蔽连接器具备:多个端子,其在宽度方向排列配置;屏蔽壳,其将各端子的外周侧一并包围;以及电介质体,其夹在各所述端子与所述屏蔽壳之间。所述屏蔽壳具有覆盖板部,该覆盖板部将各所述端子从所述电介质体露出的露出面覆盖。所述覆盖板部在与面向各所述端子的内表面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且与各所述端子在所述宽度方向相邻的区域对置的位置具有有底的凹部或者凸部。
发明效果
通过电流在各端子中流动,从而在屏蔽壳的覆盖板部的内表面有对电流流动,而且对电流从覆盖板部的内表面向外表面串入。在覆盖板部的外表面出现的电流在与各端子在宽度方向相邻的区域对置的区域(以下称为端子间对置区域)流动,可成为从屏蔽壳产生附近噪声的原因。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因为在覆盖板部的外表面的端子间对置区域具有有底的凹部或者凸部,所以与不具有有底的凹部或者凸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在端子间对置区域流动的电流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电流密度)下降,从而能够降低附近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后方观看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屏蔽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5是从斜上前方观看屏蔽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屏蔽壳的主视图。
图7是屏蔽壳的仰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电流的流动的概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7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