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053883.5 申请日: 2019-01-21
公开(公告)号: CN109881306B 公开(公告)日: 2021-08-31
发明(设计)人: 巫莹柱;杨子航;杨凤锦;郑金仁;梁家豪;谢权沛;梁雅瑶;刘海潮 申请(专利权)人: 五邑大学;江门市夸福纳米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D01G11/04 分类号: D01G11/04;D06M11/79;D06M11/13;D06M101/32;D06M101/06;D06M101/28;D06M101/10;D06M101/34
代理公司: 广西南宁公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5104 代理人: 杨立华
地址: 52902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混纺 织物 分离 回收 再利用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色及分类,对混纺织物进行测色,然后按色调进行分类;(2)纤维化处理,将已分类的混纺织物拆解成均匀分散的多组分混合纤维;(3)对多组分混合纤维进行分散性及导电性前处理,提高多组分混合纤维的分散性和导电性,增大各组分纤维的导电性差异;(4)分散,采用机械振动或气流沉降法,将混合纤维分散成均匀薄层;(5)静电吸附分离,将经前处理和分散后的多组分混合纤维置于电场,利用电场力作用,对各组分纤维进行向上飞升快慢分离或向下降落偏离远近分离;(6)回收与再利用处理。该方法对混纺织物的分离度高,高附加值回收利用率高,回收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这些废旧纺织品的处理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作为二手服装销售或捐赠给贫困群体;二是再生回收,包括物理再生回收和化学再生回收;三是焚烧掩埋。第一种和第二种所占比例不高,绝大部分是第三种;在再生回收中,都是针对纯棉等单一材料制品的再生回收,难以实现对混纺制品的再生回收,都是采用溶解、降解分离的化学再生回收的分离效果差、成本极高,难以实现产业化,故目前我国废旧涤纶或涤棉纺织品的回收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制备拖把、填充棉等低附加值再生产品;所以非常迫切开发、引进先进的回收利用技术,加快高附加值利用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将混纺织物分离成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的单组分纤维进行回收,实现对混纺织物的高附加值回收利用,该方法对混纺织物的分离度高,高附加值回收利用率高,回收成本低。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混纺织物分离回收再利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混纺织物的测色及分类,对混纺织物进行测色,然后按色调进行分类;

(2)混纺织物的纤维化处理,将已分类的混纺织物拆解成均匀分散的多组分混合纤维;

(3)对多组分混合纤维进行分散性及导电性前处理,提高多组分混合纤维的分散性和导电性,增大各组分纤维的导电性差异;

(4)多组分混合纤维的分散,采用机械振动或气流沉降法将混合纤维分散成均匀薄层;

(5)多组分混合纤维的静电吸附分离,将经前处理和分散后的多组分混合纤维置于电场中,利用电场力作用,对各组分纤维进行向上飞升快慢分离或向下降落偏离远近分离。多组分混合纤维中导电性强的纤维受电场力更大,先改变排列方向、运动方向及运动速度,实现各组分纤维的向上飞升快慢分离或向下降落偏离远近分离。

(6)回收与再利用处理,将准确分离的各组分纤维分别收集到不同回收室中,若分离出的纤维是天然纤维或再生纤维,则无需褪色漂白,直接作为有色纺纱纤维原料,或者进行快速褪色漂白处理,压缩打包,用作白色的纺纱纤维原料;若分离出的纤维是合成纤维,无需褪色漂白,直接集中熔融或溶解,然后造粒、纺丝,获得有色的再生纤维。

所述混纺织物为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或合成纤维与再生纤维混纺织物或合成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织物或天然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

所述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为涤纶与棉混纺织物、腈纶与棉混纺织物、锦纶与棉混纺织物、涤纶与毛混纺织物、腈纶与毛混纺织物或锦纶与毛混纺织物;所述合成纤维与再生纤维混纺织物为涤纶与粘胶混纺织物、腈纶与粘胶混纺织物、锦纶与粘胶混纺织物、涤纶与天丝混纺织物、腈纶与天丝混纺织物、锦纶与天丝混纺织物、涤纶与modal混纺织物、腈纶与modal混纺织物或锦纶与modal混纺织物;所述合成纤维与合成纤维混纺织物为涤纶与锦纶混纺织物、涤纶与丙纶混纺织物或涤纶与腈纶混纺织物;所述天然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织物为棉与麻混纺织物、棉与毛混纺织物或棉与蚕丝混纺织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邑大学;江门市夸福纳米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五邑大学;江门市夸福纳米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38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