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硫-π相互作用检测芥子气模拟物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4522.2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6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6 |
发明(设计)人: | 车延科;邱长坤;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3/21 | 分类号: | C07C43/21;C07C41/09;C07F5/04;C07C39/42;C07C37/18;C07C39/17;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聂稻波;黄海丽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互作用 检测 芥子气 模拟 荧光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硫‑π相互作用检测芥子气模拟物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荧光材料由式(I)所示的芴衍生物自组装形成,其中:6≥n≥1;A选自C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12烷氧基、‑N(C1‑12烷基)2、‑NHC1‑12烷基、‑COOC1‑12烷基;R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C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荧光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硫-π相互作用检测芥子气模拟物的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芥子气属于糜烂性化学战争毒剂代表,威胁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皮肤是芥子气中毒的最主要靶器官之一,染毒后能够引起皮肤红斑、水肿、起疱、糜烂、坏死并容易造成二次感染,伤口愈合缓慢。较大剂量芥子气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吸收后可致全身吸收中毒,因此芥子气中毒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芥子气是迄今生产、储存乃至使用量最多的一种化学武器,其杀伤占已知化学战伤亡的八成以上,被称为毒剂之王。
芥子气至今没有特效抗毒药物,仅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芥子气的毒性通常认为是其对DNA的烃化作用引起。芥子气作为一种双烃化剂,它能与DNA中强亲核性的富电子的原子反应,由于人体细胞内所含N、O、S等成分都对烃化剂具有强度不同的亲和能力,使得DNA对它的作用高度敏感。研究表明,芥子气烃化反应的主要功能基团是赖氨酸的氨基、谷氨酸的羧基以及谷光甘肽和半胱氨酸的巯基,使DNA形成交联,抑制DNA的复制和精确修复能力。
传统的芥子气检测方法是利用其烃化性质或形成复合物的性质与化学试剂反应,采用比色法进行检测。常用的有麝香草酚酞(蓝色试剂)法、C-(4-硝基苄基)吡啶法(DB-3法)、亚硝基铁氰化钠法、硫脲-镍盐试剂法等。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芥子气的仪器检测如离子迁移率谱仪、火焰光度检测器等现场侦检装备也取得进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芥子气原形及其水解产物硫二甘醇的分析方法已较成熟,并已应用于实际样品如土壤、粮食、尿样等的检测。但囿于这些检测方法仪器昂贵、操作复杂等不能大规模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荧光材料,其由式(I)所示的芴衍生物自组装形成,
其中:6≥n≥1;A选自C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12烷氧基、-N(C1-12烷基)2、-NHC1-12烷基、-COOC1-12烷基;R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C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6≥n≥1;
A选自C1-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1-8烷氧基、-N(C1-6烷基)2、-NHC1-6烷基;R相同或不同,彼此独立地选自C1-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作为实例,A选自
R选自
其中,处为连接位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荧光材料为微米聚集体,其粒径为5-50μm,优选为10-35μm,还优选为10-25μm。#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荧光材料为层级微米球聚集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所述荧光材料荧光量子产率20~60%,例如为20%、30%、40%或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45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