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4892.6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97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周岩;吕喆;杨晓;左一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4 | 分类号: | G06F11/34;H04L47/2475;G06F3/04817;G06F3/0484;H04L43/04;H04L43/087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高洁;张颖玲 |
地址: | 10005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程序 流量 获取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应用程序当前界面上的操作行为标识,调用与当前界面对应的自动化脚本;执行所述自动化脚本,以通过执行封装操作行为组中的待检测操作行为产生流量信息;对所述流量信息进行标识,并输出标识后的流量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业务支撑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为了适应广大用户的需求,具备各种功能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层出不穷。运营商对无线网络中的APP流量分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需要对管道内的流量数据包进行解析以及识别,所以,深度包检测技术(Deep PacketInspection,DPI)的地位在运营商中逐步上升,其中,管道是用于承载流量的实体。DPI是一种基于应用层的流量监测和控制技术,通过读入流量数据包的二进制原始码流数据进行解析,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如:应用业务识别,网络流量控制等。
为了能够实现DPI设备中的业务识别功能,需要大量的带应用类别(下文简称为“标签”)的流量数据,比如:微信APP的流量数据包,移动营业厅APP的流量数据包等等。为了产生这些带标签的流量数据,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人工抓包,为各个应用编写自动化脚本抓包等。但是,由于需要为各个应用编写自动化脚本,增加了编写脚本的复杂度,而且在应用改变了的时候还需要修改脚本,增加了设计脚本的难度和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问题而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应用程序当前界面上的操作行为标识,调用与所述当前界面对应的自动化脚本;执行所述自动化脚本,以通过执行封装操作行为组中的待检测操作行为产生流量信息;对所述流量信息进行标识,并输出标识后的流量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调用单元,配置为根据应用程序当前界面上的操作行为标识,调用与所述当前界面对应的自动化脚本;执行单元,配置为执行所述自动化脚本,以通过执行封装操作行为组中的待检测操作行为产生流量信息;标识单元,配置为对所述流量信息进行标识,并输出标识后的流量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设备,所述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处理器配置为执行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所述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配置为执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和执行预先设置的自动化脚本,以通过待检测行为组中的待检测行为产生流量信息,并对流量信息进行标识,能够实现APP的流量抓取以及标签自动生成,不再通过为每个APP编写专用的脚本,而是对人类操作手机的基本动作进行抽象,组合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完成APP中各个控件的深层次遍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化点击流程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程序的流量的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获取控件的源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同意条例状态的界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4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