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5292.1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5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湘静 |
主分类号: | B64C39/02 | 分类号: | B64C39/02;B64C27/08;B63C9/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圈 救生效率 连接机构 飞行装置 水上救援 节能型 旋翼 连接组件 驱动装置 连接线 传动连接 均匀设置 升降组件 续航能力 支撑组件 转动组件 升降杆 转动盘 帆布 滚筒 电机 支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包括主体、救生圈和四个旋翼,所述旋翼均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旋翼传动连接,所述救生圈设置在主体的下方,所述主体上设有控制机构,所述救生圈上设有两个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救生圈的两侧,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盘、升降杆、帆布、转动组件、两个支撑块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滚筒和连接线,该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通过控制机构节省了电能,提高了续航能力,不仅如此,还通过连接机构提高了救生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无人机往往更适合那些肮脏或危险的任务,无人机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
现有的用于水上救援的无人机,大都是将救生圈等救生装置输送到落水人员附近,以便落水人员通过救生圈等救生装置漂浮在水面上,防止落水人员溺水,随后再通过救生人员将落水人员救起,完成救生任务,但在此过程中,救人人员到达救援现场的速度具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落水人员长时间在水中漂浮,由于水中温度一般较低,并且落水人员体力透支后,存在再次落水的情况,降低了救生效率,不仅如此,现有的用于水上救援的无人机,若执行远距离救援任务时,由于无人机自身的电量有限,限制了救援时间,降低了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水上救援的救生效率高的节能型无人飞行装置,包括主体、救生圈和四个旋翼,所述旋翼均匀设置在主体上,所述主体内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旋翼传动连接,所述救生圈设置在主体的下方,所述主体上设有控制机构,所述救生圈上设有两个连接机构,两个连接机构分别设置在救生圈的两侧;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转动盘、升降杆、帆布、转动组件、两个支撑块和两个升降组件,所述主体的顶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转动盘匹配,所述转动盘设置在通孔内,所述转动盘的轴线竖向设置,所述升降杆水平设置在转动盘的正上方,所述帆布折叠设置在升降杆和转动盘之间,所述帆布的顶部固定在升降杆的底部,所述帆布的底部固定在转动盘的顶部,两个支撑块分别设置在帆布的两侧,所述支撑块固定在转动盘的顶部,所述升降杆的底部与支撑块的顶部抵靠,所述转动组件设置在主体内,所述转动组件与转动盘传动连接,所述升降组件与支撑块一一对应,所述升降组件与升降杆传动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滚筒和连接线,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主体和救生圈之间,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一电机与滚筒传动连接,所述滚筒的轴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线的一端固定在救生圈的顶部,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在滚筒上,所述连接线卷绕在滚筒上。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支撑救生圈的功能,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二电机、第一丝杆、移动板和两个支撑板,所述固定板和移动板均竖向设置,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固定板的远离救生圈的一侧,所述第一丝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移动板套设在丝杆上,所述移动板的与第一丝杆的连接处设有与第一丝杆匹配的螺纹,两个支撑板分别水平设置在救生圈的上方和下方,所述固定板套设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在移动板的靠近固定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板与救生圈抵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湘静,未经刘湘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52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