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驱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5764.3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2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雷雨龙;温官正;宋琪;张向新;付尧;李兴忠;曾云鹏;白洋;张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W20/40 | 分类号: | B60W20/40;B60W10/04;B60W10/08;B60K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姜美洋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驱动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包括:
电池组,其设置在车辆的后部;
可逆式电机,其连接所述电池组;
恒压变量泵,其连接所述可逆式电机;
第一变量液压马达,其进油口与所述恒压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出油口与所述恒压变量泵进油口连通;
第二变量液压马达,其与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并联;
其中,在所述第二变量液压马达与所述恒压变量泵之间的液压管路上设置有液压蓄能器;
机械传动模块,其动力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及所述第二变量液压马达,动力输出端连接两个前轮;
电池管理系统,其连接所述电池组及所述可逆式电机;
控制器,其电联所述恒压变量泵、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所述第二变量液压马达及电池管理系统;
超级电容器,其连接所述电池组;
所述机械传动模块包括汇流行星排、减速器和差速器;
其中,所述汇流行星排由齿圈、太阳轮和行星轮构成,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与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第二变量液压马达与所述齿圈连接;所述减速器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行星轮固定连接,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差速器连接,并且通过所述差速器将动力分配给两个前轮;
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及液压蓄能器的状态,确定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当20%SMCγ时,
如果P0P10时,由可逆式电机驱动,并且向液压蓄能器充能;
如果P0=P1时,由可逆式电机驱动,液压蓄能器停止工作;
如果0P0P1时,可逆式电机和液压蓄能器共同驱动;
如果P1=0时,可逆式电机向液压蓄能器充能;
如果P10时,第二变量液压马达转换为液压泵模式向液压蓄能器充能,并且超级电容器回收制动能量;
其中,SMC为液压蓄能器储能状态,P0为可逆式电机的输出功率,P1为驱动车轮所需要的负载功率;γ表示液压蓄能器的正常可工作储能水平和储能上限的临界值;
其中,γ0为设定的标准值,γ0=75%~80%;m为汽车的质量,m0为设定的标准汽车质量;v为汽车的车速,v0为设定的标准车速;T为环境温度,T0为设定的标准环境温度;RH为环境温相对湿度,RH0为设定的标准环境相对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SMC≥γ时,
如果P0P10,可逆式电机停止工作,由液压蓄能器驱动;
如果P0=P1,由可逆式电机驱动,液压蓄能器停止工作;
如果0P0P1,由可逆式电机和液压蓄能器共同驱动;
如果P1=0,可逆式电机停止工作,车辆所需能量完全由液压蓄能器提供;
如果P10,超级电容器回收能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SMC≤20%,可逆式电机向液压蓄能器充能,并且停止驱动液压马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逆式电机驱动的驱动方式为:
所述可逆式电机通过恒压变量泵将能量传输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将能量传输到机械传动模块,驱动车辆前轮;
所述液压蓄能器的驱动方式为:
所述液压蓄能器通过第二变量液压马达将能量传输到所述机械传动模块,驱动车辆前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γ=8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串联式双路液压功率流耦合的车辆驱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量液压马达和第二变量液压马达均采用斜盘式轴向变量马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576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