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5917.4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8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钟发平;柯威;匡德志;徐国昌;郭军团;谭姣;马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543 | 分类号: | H01M50/5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单孔 固定 旋转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包括两个限位卡环和两个连接部件,两个限位卡环的通孔分别对应紧密卡套在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的露出端头固定卡环的朝外端面部分上且限位卡环的凸起块所在端面朝外,限位卡环与端头固定卡环相平行,两个连接部件的一端分别与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固定在一起且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以平行于限位卡环端面的方式穿过限位卡环的两块凸起块之间并部分外露。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设计简单新颖,制作方便,可防止电池模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的电池组及连接部件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明确规定电池连接处不能存在虚接的现象,虚接会导致电池供电不足,连接发热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电池寿命极大缩短,甚至引发火灾。但极致压缩的空间结构限制了电池正负极端为单孔的结构,无法修改。而目前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的电池组均为单孔固定结构,该种结构固定的电池组可在端头固定卡环内转动,同时其相对应的连接部件也容易转动,容易导致连接不稳固,造成整个电池模组的输入输出不稳定,影响电池模组的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设计简单、新颖、制作方便、可防止电池组转动的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包括两个限位卡环和两个连接部件,所述限位卡环整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限位卡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卡环一端面的一端两侧对称垂直设置有凸起块,两块凸起块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且相隔距离略大于相对应连接部件的宽度,所述两个限位卡环的通孔分别对应紧密卡套在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的露出端头固定卡环的朝外端面部分上且所述限位卡环的凸起块所在端面朝外,所述限位卡环与端头固定卡环相平行,所述两个连接部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固定在一起且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以平行于限位卡环端面的方式穿过限位卡环的两块凸起块之间并部分外露。连接部件大多使用连接排,其材质可为铜或镍等,在连接排与电池组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固定时,多数使用螺栓固定。本发明中描述的连接部件作为输出部件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的朝外端面略高于限位卡环朝外端面,即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略伸出限位卡环朝外端面。实际制作时,为了达到该要求,将限位卡环的厚度设计成小于电池模组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露出端头固定卡环的朝外端面部分的长度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卡环的凸起块的高度大于相对应连接部件的厚度。这样的设计,可更好地防止连接部件转动,从而防止相对应的电池组转动。
实际制作时,为了降低限位卡环的重量,可将限位卡环朝内端面设置成网格结构。
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设计简单,制作方便,通过限位卡环和连接部件与电池模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的电池组的配合,可防止电池模组总正端子、总负端子相对应的电池组及连接部件转动,可保证电池模组输入输出稳定,保证电池模组性能的发挥,同时也可保证若干个电池模组之间的稳定连接。本发明适用于任何电池模组的总正、总负端,限位卡环的方向可根据需要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电池模组中单孔固定防旋转结构的局部爆炸图;
图3(a)为实施例1中限位卡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为实施例1中限位卡环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之表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5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耳成型机构、成型方法及极耳成型设备
- 下一篇:二次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