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6991.8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04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崖岗;付佰勇;张鑫敏;过超;朱鹏;梅刚;陈占力;韩冬冬;赵磊;汪西华;石海洋;赵文艺;何潇;杨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虎门二桥分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重力 复合 基础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设计方法,包括:
S1,构建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简化分析模型,并确定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变形模式、墙侧土压力作用模式及基底、墙底应力的计算公式;
S2,建立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竖向力、水平力及弯矩三组平衡方程并简化求解;
S3,根据所述步骤S2中获得的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三组平衡方程,获得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以墙底圆环形心O为中心的转角w、水平平动位移U、竖向平均沉降Δ这三个基本变形未知量的计算公式;
S4,获得地连墙侧向土压力、基底应力、墙底应力,获得重力式锚碇基底与地连墙墙底风化岩之间的竖向荷载分担比,以及获得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上土层I的侧向土压力合力、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下风化岩层II的侧向土压力合力、重力式锚碇基底的水平摩擦力合力、地连墙墙底的水平摩擦力合力之间的水平荷载分担比;
S5,求得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锚点处的水平变形,判断是否满足小于水平位移容许值,若满足则完成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设计,若不满足则返回所述步骤S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中,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1,构建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简化分析模型,给定输入参数;
S102,确定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变形模式,拟定基本变形未知量;
S103,给出墙侧土压力作用模式及基底、墙底应力的计算公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01包括:构建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简化分析模型,该简化分析模型包括:圆环形地连墙、圆柱形重力式锚碇、锚体、锚点,并确定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的水平荷载合力H、竖向荷载合力N、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上土层I、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下风化岩层II、地连墙墙底以下风化岩层III。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步骤S101还包括:给定简化分析模型的输入参数,包括:地连墙外径D、地连墙壁厚d、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下风化岩层II的厚度h1、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下风化岩层II的竖向抗力系数C1、基底摩擦系数μ1、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下风化岩层II的水平抗力系数C2、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上土层I的厚度h2、重力式锚碇基底以上土层I的水平抗力系数C0、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水平荷载合力距锚碇顶面的垂直距离h3、锚点距离重力式锚碇顶面的垂直距离h4,地连墙墙底以下风化岩层III的竖向抗力系数C3、墙底摩擦系数μ2、锚碇基础等效宽度BM,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等效长度LM;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水平荷载合力H、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竖向荷载合力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计方法,其中,所述S102包括:考虑地连墙与重力式锚碇基础共同发生刚体变形,拟定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三个基本变形未知量:以地连墙重力式复合锚碇基础墙底圆环形心O为中心的转角w、水平平动位移U、竖向平均沉降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虎门二桥分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虎门二桥分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699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高性能桥面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墩施工防坠落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