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脱氮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7026.2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马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高新开发区麓***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渗滤单元 散水层 碳源管 生物滤池单元 污水处理系统 高效脱氮 垂直 集水层 管网 地下渗滤系统 生物滤池处理 反硝化脱氮 多层设置 生物滤池 竖向设置 脱氮效率 有机结合 耦合 上端 导流孔 反应层 集水管 渗滤层 引入 延伸 防堵 内埋 埋设 生态 堵塞 污水 排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效脱氮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下渗滤单元及生物滤池单元,地下渗滤单元包括多层设置在不同高度的散水层和渗滤层;生物滤池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碳源层、反应层、集水层;碳源层内埋设有碳源分布管网,碳源分布管网与多根竖向设置的垂直碳源管相连,多根垂直碳源管的上端均延伸到散水层内部,延伸到散水层内部的垂直碳源管上设有导流孔;集水层内埋设有用于收集并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的集水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被动引入碳源导致的脱氮效率低、负荷及防堵能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将地下渗滤系统主动引入碳源且消除堵塞与生物滤池碳源层反硝化脱氮反应有机结合,实现了地下渗滤单元与生物滤池处理单元之间的耦合协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高效脱氮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该方法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农村污水、雨水及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背景技术
中国13亿人口中,有70%饮用地下水,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是据介绍,全国90%的城市地下水已受到污染,一组数据亦表明,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北京、上海等9个省市对辖区内的857眼监测井进行过评价水质为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而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使得污水处理和再生行业受到空前的关注。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设施以占地小且不需要专用土地、投资小、运行成本很低、维护管理简便、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无二次污染、可以在冬季低温条件下正常运行、使用灵活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工艺是将污水通过埋在地下的散水管散布到一定面积的人工土中,污水从上部包气带向下渗滤的同时,其中的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截留、吸附及微生物分解和转化而去除,渗滤系统之上的土地可用作绿地、旱地、停车场等。
公告号为CN102432105B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高效脱氮除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原污水经下渗区在下渗过程处理后,再经上渗区在上渗过程被处理,最后排出;其中,下渗区采用上下多层分别进原污水进行多层联合散水,最底层进入的原污水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公开号为CN103641270B的专利文献公开的处理方法采用了导流管对第二层布水,并采用越流管流出的为原污水,作为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只有当下防堵层处于湿/干比较大情况下,污水才有可能越流,实为一种被动补充碳源的方式,否则无越流;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证明,地下渗滤系统的负荷能力随运行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在长期高负荷运行过程中,系统的湿/干比逐渐增加,渗滤系统存在被堵塞的风险,因此,当下防堵层长期处于湿/干比较大的情况下,下防堵层存在着堵塞的可能;系统的反硝化能力较弱,导致TN(总氮)的去除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脱氮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脱氮效率较低、渗滤系统易堵等缺陷,实现主动补充碳源、提高反硝化能力和脱氮效率,降低渗滤系统堵塞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脱氮生态地滤污水处理系统,包括:地滤池和设置在所述地滤池内部的地下渗滤单元及生物滤池单元,所述地下渗滤单元设置在所述生物滤池单元的上方;
所述地下渗滤单元包括多层设置在不同高度用于分流污水的散水层和设置在不同高度多层用于过滤污水的渗滤层;
所述生物滤池单元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碳源层、反应层、集水层;所述碳源层内埋设有碳源分布管网,所述碳源分布管网与多根竖向设置的垂直碳源管相连,多根所述垂直碳源管的上端均延伸到所述散水层内部,延伸到所述散水层内部的所述垂直碳源管上设有导流孔;所述集水层内埋设有用于收集并排放经过处理的污水的集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科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70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