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7432.9 | 申请日: | 2019-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8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博;杜怡韩;伍琳;梁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B21/18 | 分类号: | G08B21/18;E02D29/02;E02D17/20 |
代理公司: | 蚌埠鼎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4102 | 代理人: | 王琪 |
地址: | 24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预警 挡土墙 | ||
1.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
它包括左右布置的墙体、前后布置的内嵌件、多个弹簧;
墙体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墙体的前侧面为斜面、后侧面为竖直布置的平面,墙体的高度方向贯通地设有用以插装内嵌件且前后布置的安置孔,安置孔由第一孔、纵截面面积递增的第二孔前后共中心线地连通而成;
内嵌件由与第一孔相适配的柱体、与第二孔相适配的板体前后共中心线地连接而成,柱体的前侧面为与墙体的前侧面倾斜角度相同的斜面,板体的后侧面为竖直布置的平面;
多个弹簧前后布置地位于第二孔中且均布在第二孔的前侧面上;
柱体滑动配合地插入第一孔中,板体滑动配合地插入第二孔中,多个弹簧均与板体连接,柱体的前侧面与墙体的前侧面相平齐,或柱体的前侧面超出墙体的前侧面一定距离,板体的后侧面与墙体的后侧面相平齐;
弹簧采用压缩弹簧;
所述柱体的周向除下侧面之外的任一侧面的前部设有前后布置的刻度标尺,刻度标尺以柱体的前端为起始端;
所述内嵌件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体、板体、第一孔、第二孔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且设定:
墙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前后方向的下侧宽度W11、前后方向的上侧宽度W12、高度为H1、前侧面的倾斜角度为α;
板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2、前后方向的宽度W2、高度为H2;
柱体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3、前后方向的下侧宽度W3、高度为H3;
则:L2=(20-30%)L1、L3=(10-20%)L2;
W12=(40-60%)W11、W2=(15-20%)W11;
H2=(20-30%)H1、H3=(10-20%)H2;
α=65-75°;
弹簧采用热卷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弹簧的材料直径为35-50mm、弹簧中径为150-240mm、自由高度为220-320mm、有效圈数为2.5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墙体包括上墙体、下墙体;
上墙体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上墙体的前侧面为斜面、后侧面为竖直布置的平面,上墙体的下侧面设有左右依次间隔布置且前后延伸的第一凸柱、第二凸柱、第三凸柱;
下墙体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下墙体的前侧面为斜面、后侧面为竖直布置的平面,下墙体的上侧面设有左右依次间隔布置且前后延伸的第一凹陷、第二凹陷、第三凹陷,第一凹陷、第三凹陷均为沉孔,第二凹陷前后贯通下墙体,第二凹陷由第一槽、纵截面面积递增的第二槽前后连通而成,第一凹陷与第一凸柱、第一槽与第二凸柱、第三凹陷与第三凸柱在位置上分别相对应;
第一凸柱插入第一凹陷中、第二凸柱插入第一槽中、第三凸柱插入第三凹陷中、上墙体和下墙体上下叠置连接,以致第一孔、第二孔得以形成,上墙体的前侧面、下墙体的前侧面圆滑过渡形成墙体的前侧面,上墙体的后侧面、下墙体的后侧面圆滑过渡形成墙体的后侧面;
柱体的前侧面与下墙体的前侧面相平齐,或柱体的前侧面超出下墙体的前侧面一定距离,板体的后侧面与下墙体的后侧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
设定:下墙体的高度为H11、上墙体的高度为H12,则:H11+H12=H1,且H11与H12之比为8:2-7:3;
第一凸柱和第三凸柱的形状、规格分别对应相同,且设定:
第一凸柱或第三凸柱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13、前后方向的宽度W13、高度为H13;
则:L13=(15-20%)L1,W13=(15-20%)W11,H13=(3-5%)H1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预警型挡土墙,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墙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墙体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743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