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7571.1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6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羊绍武;陈国华;窦文珺;李强;王小云;段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王辉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球头 采集瓶 漏斗结构 寄生蜂成虫 采集器 吸虫 连接设置 螺旋卡口 取样软管 野外采集 采集 粉虱 密封固定连接 固定设置 紧固连接 可更换式 瓶盖 吸虫管 昆虫 连通 盛装 运输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吸虫装置和盛装吸虫装置的储虫箱;本发明所述的吸虫装置包括采集瓶和采集器;采集瓶由采集瓶身和采集瓶盖组成;采集器结构为,包括一个柔性球头,在柔性球头的前端连接设置有取样软管,在柔性球头的后端连接设置有刚性的漏斗结构;其中漏斗结构的大头处与柔性球头密封固定连接,至此取样软管、柔性球头与漏斗结构三者之间构成连通;在漏斗结构与柔性球头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螺旋卡口;采集器通过螺旋卡口与采集瓶身紧固连接。本发明采用可更换式采集瓶,解决了使用传统吸虫管采集昆虫后必须向储虫容器转移的困难,也便于大量寄生蜂成虫与被寄生的卵的采集与运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昆虫采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虱寄生蜂成虫及蛹的野外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粉虱,隶属半翅目(Hemiptera),粉虱科(Aleyrodidae),是农业上的一类体型微小,为害严重的植食性昆虫。粉虱主要以成虫、若虫通过刺吸取食植物韧皮部汁液而直接为害寄主植物,也可分泌蜜露,诱发霉菌病的发生,污染植物;同时,粉虱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例如烟粉虱可传播多种病毒如双生病毒,引起寄主植物病毒病的流行。作为重要经济害虫,烟粉虱是热带、亚热带保护地及大田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入侵后极易暴发成灾,且难以阻断其扩张趋势,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高度关注。我国常见的粉虱类害虫有:烟粉虱MED隐种(B型烟粉虱),烟粉虱MEAM1隐种(Q型烟粉虱)。烟粉虱MED隐种,又称银叶粉虱,是已报道的烟粉虱24个生物型中入侵我国的优势种群,对生产的威胁最大,传毒能力最强,已成为我国棉花、蔬菜和花卉等作物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也是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传播的主要原因。烟粉虱MEAM1隐种,依靠其产卵量大,对极端温度和多种农药耐受性强等优势,已在世界范围内扩散。我国于2003年首次发现烟粉虱MEAM1隐种入侵,短短几年,其在我国快速扩张,分布范围已扩大到至少16个省、市、自治区,并具有逐渐代替MED隐种的趋势。
粉虱类害虫在我国的发生为害已有较长时间,通常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防治粉虱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抗药性、食品安全、生态风险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生物防治以其环境友好、针对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粉虱防治研究重点。我国粉虱类害虫的寄生蜂种类多样,主要属于浆角蚜小蜂属Eretmocerus、恩蚜小蜂属Encarsia、埃宓细蜂属Amitus、棒小蜂属Signiphora、阔柄跳小蜂属Metaphycus。恩蚜小蜂属中的丽蚜小蜂可寄生8个粉虱属15种寄主,主要寄生烟粉虱和温室粉虱若虫。有研究表明丽蚜小蜂能够成功控制温室粉虱的为害,而随着B型烟粉虱的入侵与暴发,利用丽蚜小蜂等天敌控制B型烟粉虱的研究也逐渐成为新的热点。同为恩蚜小蜂属中的浅黄恩蚜小蜂,平均每一头雌成虫可产卵70粒左右,其以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为寄主时,羽化率可达70%左右。哥德恩蚜小蜂对各个龄期的螺旋粉虱若虫均可寄生,夏威夷、台湾等地也先后引进了该种寄生蜂防治螺旋粉虱,在印度,该种寄生蜂对螺旋粉虱的寄生率最高可达96%,具有较强的自然控制作用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另外,一些寄生蜂还会通过取食寄主组织或血淋巴来增加繁殖、延长寿命,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种群的作用。研究发现烟粉虱因被浅黄恩蚜小蜂取食而致死的死亡率达59.7%,与被寄生导致的死亡率类杀;而丽蚜小蜂取食烟粉虱的数量也占总致死量的1/3。
粉虱类害虫的寄生蜂通常将卵产于粉虱若虫或伪蛹体内,幼虫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待寄生蜂发育至蛹期时,形成一个褐色或黑色等颜色较深的蛹附着于叶片背面。对粉虱类害虫的寄生蜂蛹的野外采集通常是采集带有寄生蜂蛹的植株叶片置于自封袋中带回。此种采集方法的不便之处在于:自封袋质地较柔软,在采集运输过程中难免会对植株叶片和寄生蜂蛹造成挤压以致损坏;自封袋具有较好的密封性,不具有采集活体昆虫时需要的通风透气功能,且植株叶片置于密闭自封袋中会产生水气,水气聚集也易对寄生蜂蛹造成损伤。在野外对活体寄生蜂成虫的采集一般使用传统的吸虫管,传统的吸虫管依靠嘴吸提供吸力,在野外环境不利于人体健康;另外,传统吸虫管的储虫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当储存至一定虫量时须将活虫转移至新的储存昆虫的容器中才能继续采集工作,转移过程中也极易造成活体昆虫的损伤及逃逸。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7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蟑螂捕捉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用于农业的智能喷洒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