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极短路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7854.6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2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铁军;赵仁涛;蒙毅;郑文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程华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数据 标准差 上边界 下边界 短路 电流数据组 电极短路 电极 采样频率 测量电极 电流损失 电流效率 重新计算 检测 删除 节能 增产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极短路检测方法,包括:按照预先采样频率测量电极电流至预先设定时间,得到电流数据组;根据预先设定时间内的电流数据组计算电流数据的上边界值和下边界值;判断每一电流数据是否小于下边界值或者是否大于上边界值,若电流数据小于下边界值或者大于上边界值,则删除当前电流数据,重新计算下边界值和上边界值;若电流数据大于等于下边界值或者小于等于上边界值,则计算电流数据的标准差;判断电流数据的标准差是否大于设定标准差阈值,若电流数据的标准差大于预先设定标准差阈值则电极发生短路;若否则电极未发生短路。本发明中的方法能够大幅降低短路引起的电流损失,提高电流效率,实现节能和增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路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极短路检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铜、铅、锌、镍、锰等金属的水溶液电解精炼和电解沉积的工业生产过程中,一般单个电解槽包含数十块阳极和对应数量的阴极,阳极板和阴极板交叉并排排列。电解槽的阳极、阴极都是板状,称为阳极板、阴极板,单面面积为1m2以上,单块电极可以通过500A以上的电流。由于电解槽上阴阳极之间空间狭窄,电极距离数十毫米,电极表面上局部的变形可能都会引起电流在电极表面上分布不均,导致局部电流密度增大;电解过程中添加剂的比例或成分失调,引起表面形成枝晶;精炼使用的阳极,一些成分大于要求,导致对应阴极表面形成结粒;阳极表面附着未及时清除的阳极泥层。这些情况的发生,会导致阴极表面局部生成结粒并逐渐快速长大成粗大粒子,当粒子与阳极表面接触,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形成短路,此时电极电流最大达到平均电流的3倍以上,不仅降低了电流效率,增大产品直流电耗,同时也降低了阴极质量,甚至造成阳极板、阴极板及导电棒的烧损、变形等严重情况。
当前,针对阴极-阳极之间的短路,一般采取红外成像检测、拖表检测、洒水检测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已经建立了短路、短路电流高达1000A以上,使电极导电端显著发热的情况下才检测到短路发生,然后进行短路清理,所以方法本身已经造成了电流与阴极质量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极短路检测方法及系统,大幅降低短路引起的电流损失,提高电流效率,实现节能和增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电极短路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先采样频率测量电极电流至预先设定时间,得到电流数据组;
根据所述预先设定时间内的电流数据组计算电流数据的上边界值和下边界值;
判断每一电流数据是否小于下边界值或者是否大于上边界值,得到第一判断结果;
若第一判断结果表示电流数据小于下边界值或者大于上边界值,则删除当前电流数据,重新计算下边界值和上边界值;
若第一判断结果表示电流数据大于等于下边界值或者小于等于上边界值,则计算电流数据的标准差;
判断所述电流数据的标准差是否大于设定标准差阈值,得到第二判断结果;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流数据的标准差大于预先设定标准差阈值则电极发生短路;
若所述第二判断结果表示所述电流数据的标准差小于等于预先设定标准差阈值则电极未发生短路。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设定时间内的电流数据计算电流数据的上边界值和下边界值具体包括:
获取电流数据组的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
根据所述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计算四分位间距;
根据所述四分位间距计算上边界值和下边界值。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计算四分位间距具体采用以下公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工业大学,未经北方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7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推动阳极炭块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亮度电镀硬铬添加剂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