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回弹的单管式混凝土喷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271.5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辉;靳业坤;文献民;曹宇春;姜鲁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喷枪 空气喷管 进气口 端板 混凝土 回弹 混凝土喷射装置 高压空气喷头 空气喷射装置 插入孔 单管式 进气管 喇叭口 内管 外管 围岩 端板固定 端板中央 一端连接 组件包括 空腔 内圈 振捣 附着 挤压 穿过 阻挡 | ||
本发明涉及防止回弹的单管式混凝土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高压空气喷头组件、混凝土喷枪和空气喷射装置;所述高压空气喷头组件包括端板、空气喷管外管、空气喷管内管和喇叭口,端板中央设有混凝土喷枪插入孔,端板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口,空气喷管外管一端与端板外圈连接,另一端与喇叭口直径较小一端连接,空气喷管内管一端与端板的内圈连接;所述混凝土喷枪穿过混凝土喷枪插入孔,并与端板固定;所述空气喷射装置包括与进气口数量相同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进气口处。本装置能够阻挡混凝土回弹,避免材料浪费,也能抚平、挤压和振捣已经附着在围岩上的混凝土,使混凝土与围岩接触更加牢固、混凝土内部不会产生空腔和缝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围岩喷射混凝土初次衬砌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回弹的单管式混凝土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在隧道衬砌施工过程中,目前普遍采用高压泵车将混凝土喷射至隧道围岩表面作为初次衬砌,如申请号为CN201710467538.7的脉冲式混凝土喷射机,其包括基座、万向轮、混凝土仓、喷射管和喷嘴;基座下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有转向电机,转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架,喷射管的下表面铰接有伸缩机构,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混凝土仓,混凝土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泥浆泵,喷射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喷射电机,喷射管的内部设置有曲轴,曲轴上转动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滑动板,该发明可以同时在水平面内和竖直面内调节喷射角度,调节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使用时的灵活度。
然而采用现有的混凝土喷射装置喷射混凝土作业过程中,高速喷出的混凝土与围岩及已经附着在围岩表面上的混凝土碰撞后会发生回弹,造成部分混凝土回弹溅落、脱离围岩,不仅造成材料浪费,而且影响施工进度。为了能够降低混凝土回弹损耗、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防止喷射混凝土回弹的技术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喷射过程中混凝土回弹溅落、脱离围岩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止回弹的单管式混凝土喷射装置,进而大幅度减少混凝土的回弹溅落,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为了达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防止回弹的单管式混凝土喷射装置,包括高压空气喷头组件、混凝土喷枪和空气喷射装置;所述的高压空气喷头组件包括端板、空气喷管外管、空气喷管内管和喇叭口,端板呈圆环形结构,端板中央设有混凝土喷枪插入孔,端板上还设有若干进气口,空气喷管外管一端与端板的外圈连接,另一端与喇叭口直径较小的一端连接,空气喷管内管的一端与端板的内圈连接;所述的混凝土喷枪穿过混凝土喷枪插入孔,并与端板固定;所述的空气喷射装置包括与进气口数量相同的进气管,进气管的端部固定在对应的进气口处。
优选地,所述的喇叭口呈空心圆台形状,其直径较小一端的尺寸与空气喷管外管的尺寸相同,且喇叭口直径较小的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空气喷管外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喷管外管和空气喷管内管的长度相同,空气喷管外管和空气喷管内管的轴心重合,空气喷管外管和空气喷管内管之间的空隙大于进气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的混凝土喷枪配有混凝土泵。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管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端板的进气口位置,每根进气管上均与空气压缩泵相连。
优选地,所述的端板位于混凝土喷枪插入孔的边缘设置若干喷头固定支座,每个喷头固定支座上均设有带内螺纹的圆孔,混凝土喷枪通过贯穿圆孔的固定螺栓与喷头固定支座锁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口的数量为四个,进气口以端板的中心为圆心按照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喷头固定支座的数量为四个,喷头固定支座以端板的中心为圆心按照圆周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的空气喷管外管和空气喷管内管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端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技学院,未经浙江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2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大断面地铁车站隧道的二衬台车组装方案
- 下一篇:一种锚网支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