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58555.4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9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30 |
发明(设计)人: | 孙连勇;王永军;周建国;闫小东;温法庆;温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1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任欢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管廊 轨道交通隧道 施工结构 轨道交通 施工 地下通道 基建投资 交叉节点 交叉设置 角度空间 受力结构 管廊 管片 垂直 建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综合管廊建设中出现交叉节点时,后施工结构易产生对先施工结构的不利影响、造成后施工结构施工困难或难以施工、受先施工结构的影响需调整后施工结构设计等问题,由此增加基建投资。其方案如下: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包括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位于综合管廊的下方;综合管廊,包括管廊和/或地下通道;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垂直或呈设定角度空间交叉设置,综合管廊高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顶部管片设置且综合管廊的受力结构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交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轨道交通隧道与城市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的设计施工问题。在轨道交通隧道及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上,轨道交通隧道位于综合管廊的下方,其净距一般根据隧道水文地质、车站情况、周边建筑物情况,并综合考虑隧道的设计坡度,同时兼顾综合管廊的结构与埋深等情况确定。发明人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隧道与综合管廊的垂直净距较小,甚至不足0.5m,采用常规的单独设计与施工的方法既不能保证隧道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也难以保证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及使用功能。
因此,需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地下综合管廊合建节点的设计与施工进行新的探索研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将综合管廊、轨道交通隧道的交叉点进行统一设计,统一施工,有效保证轨道交通隧道与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的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合建结构,包括:
综合管廊;
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位于综合管廊的下方;综合管廊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垂直或呈设定角度空间交叉设置,综合管廊高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顶部管片设置且综合管廊的受力结构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交叉。
上述的合建结构,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对综合管廊和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交叉点进行合建,有效利用了地面、地下空间,节约了土地、减少了市政建设投资,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进一步地,综合管廊的长度方向与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长度方向呈空间垂直,或二者呈设定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廊的侧部在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的上方设有预留井,预留井与地面相通,用于将负环管片吊出。
进一步地,所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包括底板,底板的侧部设置侧墙,且底板中间设置中隔墙以隔开两侧的隧道,中隔墙作为承重结构,具有支撑综合管廊的作用;侧墙为综合管廊的支撑结构,与中隔墙共同构成地下管廊的支撑体系;
所述中隔墙设有联络通道口以连通两侧的隧道,所述的联络通道口具有连通轨道交通左右线的功能,替代了轨道交通区间的联络通道,节省了建设投资。
进一步地,轨道交通隧道结构一端为盾构始发端,另一端为盾构接收端,两端均设有盾构洞门,即盾构接收、始发洞门,洞门处设置洞门封堵板设,预留井靠近盾构接收洞门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管廊中的综合管廊包括综合管廊顶板和综合管廊底板,综合管廊顶板和综合管廊底板的两侧部通过第一深梁连接形成中空箱型结构,所述的中空箱型结构即为综合管廊结构;
且综合管廊一侧的第一深梁通过顶板与第二深梁连接,综合管廊另一侧的第一深梁同样通过顶板与侧墙连接,顶板与中隔墙连接,将中空箱型结构所受力传到中隔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5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