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58707.0 | 申请日: | 201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月芳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实现当将杆组装到壳体时的作业性的提高。杆式连接器(F)具备:壳体(10),电线束(27)从壳体(10)的电线导出面(13)导出;导向槽(36),其形成于臂部(31),在将杆(30)组装到壳体(10)的过程中,导向槽(36)将壳体(10)的支承轴(26)引导至臂部(31)的轴承孔(34);以及退避部(39),其形成于导向槽(36),在将杆(30)组装到壳体(10)的过程中,退避部(39)容许操作部(32)以从电线束(27)远离的方式移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杆的杆式连接器,所述杆形成为用操作部将相互平行的一对臂部的外周缘彼此连结的形态。在臂部形成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与从壳体的外侧面突出的支承轴嵌合,杆形成为能以支承轴以及轴承孔为中心进行转动。因为在将杆组装到壳体时,壳体的外侧面被臂部覆盖,难以用目视对支承轴的位置进行确认,所以在将轴承孔与支承轴嵌合时的作业性低下。作为对策,在臂部的内表面形成从臂部的外周缘遍及至轴承孔的导向槽,能够通过使支承轴与导向槽滑接从而使作业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18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电线束从壳体的电线导出面导出。另外,为了限制一对臂部扩开移位,在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有扩开限制部,当将杆组装到壳体时,操作部以接近电线导出面的方式移位,并且臂部的外周缘与扩开限制部滑接,从而抑制杆的姿势变化。因此,在组装杆的过程中,有可能操作部与电线束干渉。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将杆组装到壳体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外侧面形成支承轴,所述壳体使电线束从电线导出面导出;杆,其具有臂部;操作部,其形成为从所述臂部的外周缘延伸出的形态,在将所述杆组装到所述壳体的过程中,所述操作部以接近所述电线导出面的方式移位;轴承孔,其形成于所述臂部,所述轴承孔通过与所述支承轴嵌合从而对所述杆以能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导向槽,其形成于所述臂部,在将所述杆组装到所述壳体的过程中,所述导向槽将所述支承轴引导至所述轴承孔;以及退避部,其形成于所述导向槽,在将所述杆组装到所述壳体的过程中,所述退避部容许所述操作部以从所述电线束远离的方式移位。
发明效果
在将杆组装到壳体的过程中,因为支承轴在退避部内移动而使得操作部以从电线束远离的方式移位,所以能够防止因操作部与电线束干渉而导致作业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杆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杆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将开始杆相对于壳体的组装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将在杆相对于壳体的组装过程中支承轴移动到退避部的跟前为止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将杆从图9的状态进行进一步的组装,逆旋转限制突起卡止于脱离限制部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587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服务器中的线缆接头的加固装置
- 下一篇:杆式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