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颅磁刺激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0788.8 | 申请日: | 2019-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1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龚启勇;幸浩洋;张朋;黄晓琦;吕粟;吴杞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2/04 | 分类号: | A61N2/0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安霞;曾克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经颅磁 刺激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经颅磁刺激的系统,包括刺激单元、磁共振单元和同步单元,同步单元用于控制刺激单元和磁共振单元同步。本发明能够对TMS的疗效进行实时、准确地评估,在对目标进行经颅磁刺激的同时,可实时采集所述目标预定区域的磁共振成像信号;根据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实时磁共振成像;根据实时磁共振成像的结果,不断调整目标的受刺激区域或刺激单元的线圈的电流波形参数,直至得到所述预定区域的预期磁共振成像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颅磁刺激的系统。
背景技术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大脑),改变皮层神经细胞的膜电位,使之产生感应电流,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的磁刺激技术。TMS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神经元电活动,在帕金森病、抑郁症以及其它精神与神经性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目前对于TMS临床疗法的具体机理还不太清楚,因此治疗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以致刺激部位不够精准、副作用不易评估。目前对患者进行TMS疗法后,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磁共振检查以获取治疗部位的磁共振数据,以便对TMS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然,这种疗效评估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且评估结果并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经颅磁刺激的系统,能够对TMS的疗效进行实时、准确地评估,以使TMS能够进行更精准的定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的经颅磁刺激的系统,包括刺激单元、磁共振单元和同步单元,所述同步单元用于控制刺激单元和磁共振单元同步。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评估子系统,所述评估单元根据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评估刺激单元的刺激效果。
优选的,所述评估子系统包括第一比较单元,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用于比较经颅磁刺激后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与未经颅磁刺激后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的第一图像相似度。
进一步的,所述评估子系统包括第二比较单元,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当前次经颅磁刺激后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与上一次经颅磁刺激后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的第二图像相似度。
进一步的,所述评估子系统包括第三比较单元,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用于比较当前次经颅磁刺激后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与预存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的第三图像相似度;预存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可以是前期治疗时效果好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也可以是希望达到的磁共振单元的成像结果。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用于定位刺激单元的线圈位置。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位移控制单元,所述位移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线圈的位移。
优选的,所述位移控制单元受控于评估子系统,位移控制单元的控制量与第一图像相似度和/或第二图像相似度和/或第三图像相似度关联。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包括线圈电流波形控制单元,所述线圈电流波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刺激单元的线圈的电流波形参数,所述电流波形参数包括脉冲幅度、脉冲频率、脉冲的占空比和脉冲个数。
优选的,所述线圈电流波形控制单元的控制量与第一图像相似度和/或第二图像相似度和/或第三图像相似度关联。
本发明在对目标进行经颅磁刺激的同时,可实时采集所述目标预定区域的磁共振成像信号;根据所述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实时磁共振成像;根据所述实时磁共振成像的结果,不断调整所述目标的受刺激区域,直至得到所述预定区域的预期磁共振成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07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