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折流结构集装箱式高温固体储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1488.1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18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龙;柴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60/00 | 分类号: | F24S60/00;F28D20/00;F28F9/00;F28F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客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73000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热 外护壳 耐高温 折流板 导热介质出口 导热介质进口 储热装置 高温固体 集装箱式 内壁连接 内壁 折流 太阳能 集装箱式结构 全机械结构 常压设备 方便运输 两端设置 密封性好 上下交错 长条形 故障率 转动件 保留 内件 维护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折流结构集装箱式高温固体储热装置,包括绝热外护壳,所述绝热外护壳为长条形形状,在所述绝热外护壳的两端设置有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在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之间的绝热外护壳内部设有上下交错布置的耐高温折流板,其中位于下方的耐高温折流板的底部和两侧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连接,顶部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保留间隙,位于上方的耐高温折流板的顶部和两侧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连接,底部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保留间隙。本发明采用全机械结构,密封性好;采用集装箱式结构,方便运输、安装和布置;无内件,无转动件,故障率低,维护量较小;常压设备,造价便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储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太阳能折流结构集装箱式高温固体储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采暖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燃煤锅炉开始工作,势必给本就脆弱的大气环境带来压力。众所周知,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关于太阳能的各种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优势在于几乎不需要能源消耗,并且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空气污染。推行清洁取暖,能够在全面满足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求的同时,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进而有效减少因城乡供暖导致的化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
太阳能应用是目前最广泛、技术最为成熟的新型清洁能源。然而,太阳能的获取具有时效性,受到自然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呈现出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且太阳能只能在白天进行收集,无法持续到黑夜。
供暖与太阳能集热刚好相反,白天气温较高,对热量需求有限,夜晚则是供暖负荷需求高峰,为了确保以太阳能为热源的供暖可以在夜间持续进行,供暖站需要对白天收集到的太阳能进行存储。如何高效储热(储能),是目前清洁能源供暖推广应用的瓶颈技术。
储热形式大致分为液体、气体、固体等几种形式,目前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大部分为液体储热,如熔盐储热。其他各储热系统中采用的储热介质分别为导热油、相变材料、水蒸气等等,但都存在造价较高、有毒、高压等缺点。而固体储热通常采用由石英砂、陶粒、花岗岩、卵石、砾石、黄沙、河沙、钢筋混凝土、碎石、卵石混凝土、黏土、铁砂、粉状活性炭、锰砂等等普通建筑材料制作,具有造价较低、对环境友好、可以常压存储等特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折流结构集装箱式高温固体储热装置,用固体储热方法,将线性菲涅尔、槽式、塔式、碟式及其它清洁能源产生的高温热能,存储于固体储热装置中,最终实现低成本高温储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太阳能折流结构集装箱式高温固体储热装置,包括绝热外护壳,所述绝热外护壳为长条形形状,在所述绝热外护壳的两端设置有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在导热介质进口和导热介质出口之间的绝热外护壳内部设有上下交错布置的耐高温折流板,其中位于下方的耐高温折流板的底部和两侧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连接,顶部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保留间隙,位于上方的耐高温折流板的顶部和两侧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连接,底部与绝热外护壳的内壁保留间隙;在所述绝热外护壳的内部填充有固体储热颗粒或固体储热块,所述固体储热颗粒或固体储热块之间具有间隙并充填有导热介质。
固体储热颗粒或固体储热块材质可采用石英砂、陶粒、花岗岩、卵石、砾石、黄沙、河沙、钢筋混凝土、碎石、卵石混凝土、黏土、铁砂、粉状活性炭、锰砂等固体储热材料。
所述绝热外护壳,包括由外至内的集装箱外护壳、拆卸式保温外衣、绝热隔离层、储热模块外器壁和保温内衬,其中绝热隔离层内不设置填充物。
所述集装箱外护壳为碳钢材质。
所述拆卸式保温外衣采用耐高温、防火、隔热材料制成,包括由内到外的内衬层、隔热层和外保护层,其内衬层采用耐高温复合涂层纤维布等耐温材料,中间的隔热层采用耐高温硅酸盐、陶瓷纤维等保温材料,外保护层采用柔性耐高温防火布等材料,并且以上材料均采用非石棉类环保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14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