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杆式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2785.8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月芳圭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29 | 分类号: | H01R13/629;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余文娟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避免臂部大径化。杆式连接器(F)具备:壳体(10),在壳体(10)形成有支承轴(26)和旋转限制部(20F、20R);杆(30),其具有呈板状的臂部(31),杆(30)通过使形成于臂部(31)的轴承孔(34)与支承轴(26)嵌合从而能在与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开始时待机的初始位置与完成和对方侧连接器(M)嵌合的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以及逆旋转限制突起(45),其形成为从臂部(31)中的与壳体(10)对置的面向壳体(10)侧突出的形态,逆旋转限制突起(45)通过卡止于旋转限制部(20F、20R),从而限制初始位置的杆(30)向与嵌合位置相反的一侧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杆的杆式连接器,所述杆形成为用操作部将相互平行的一对臂部彼此连结的形态。在臂部形成有轴承孔,轴承孔与从壳体的外侧面突出的支承轴嵌合,杆能以支承轴以及轴承孔为中心在初始位置与嵌合位置之间转动。当将该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时,先将杆保持于初始位置,将两连接器较浅地嵌合而使对方侧连接器的凸轮销进入杆的凸轮槽的入口,若从该状态使杆向嵌合位置侧转动,则两连接器相嵌合。在杆中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径向外方延伸出延出部,在延出部的延出端部形成有操作部。在杆处于初始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延出部卡止于壳体的旋转限制部,从而限制杆向与嵌合位置相反的一侧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188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以考虑在上述杆式连接器中,出于壳体在设计上的制约等,从而使得旋转限制部不是设置于延出部,而是设置于臂部本身。在这种情况下,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径向外方形成凸部,从而使该凸部卡止于旋转限制部。然而,若使凸部从臂部的外周缘突出,则存在臂部大径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避免臂部大径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支承轴和旋转限制部;杆,其具有呈板状的臂部,所述杆通过使形成于所述臂部的轴承孔与所述支承轴嵌合从而能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开始时待机的初始位置与完成和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嵌合位置之间转动;以及逆旋转限制突起,其形成为从所述臂部中的与所述壳体对置的面向所述壳体侧突出的形态,所述逆旋转限制突起通过卡止于所述旋转限制部,从而限制所述初始位置的所述杆向与所述嵌合位置相反的一侧转动。
发明效果
因为逆旋转限制突起形成为从臂部中的与壳体对置的面向壳体侧突出的形态,所以与形成有从臂部的外周缘向径向外方突出的逆旋转限制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臂部的外径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例1的杆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杆式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壳体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杆的侧视图。
图6是示出沿图5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沿图6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将开始杆相对于壳体的组装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9是将在杆相对于壳体的组装过程中支承轴移动到退避部的跟前为止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10是将杆从图9的状态进行进一步的组装,逆旋转限制突起卡止于脱离限制部的状态示出的相当于沿图2的D-D线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2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杆式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插针式连接器的连接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