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3098.8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2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冯君;王磊;孙巍巍;陈乐;吴奇;翟宏州;王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8B1/29 | 分类号: | B28B1/29;B28B23/00;G01N33/3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端 钢套管 尾纤 混凝土 钢模板 埋设 定位孔 靶体 侧壁 穿入 抽取 残余混凝土 混凝土顶面 工作效率 埋设位置 保护盒 养护室 浇捣 抹平 拍击 制备 养护 制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步骤如下:将预先制备完成并制作了定位孔的钢模板置于空旷的场地;将双端FBG传感器尾纤的一端穿入钢套管,然后把钢套管穿入定位孔,将钢套管外侧的双端FBG传感器尾纤整理成盘,初步固定于钢模板侧壁;浇捣结束后,抽取钢套管,抽取过后对沿钢套管的局部混凝土进行拍击,进而确保混凝土与双端FBG传感器接触良好,同时避免损坏双端FBG传感器;抹平混凝土顶面后清理尾纤与钢模板上的残余混凝土,将尾纤整理至保护盒内并将其固定于侧壁,获得靶体;将靶体移至养护室养护。本发明埋设位置精确,操作方便,简化埋设工艺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中二者的摩擦与混凝土的大变形致使瞬时产生大量热量,混凝土侵彻机理需要考虑侵彻弹道周围区域高温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因此混凝土材料的应变与温度的测量在这个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混凝土构件受力状态的测试通常集中于构件表面,另外有少部分的传感器埋设采用细线定位法及预埋小试件将传感器内置于待测构件内。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刘志海等人于论文《用于混凝土内部的光纤应变传感器及其埋入方法》中详细提出了细线定位法,该方法中细线材质较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细线的变形与位置错动,致使传感器不能精确的定位。
细线定位操作更加繁琐,传感器位置偏移较大,不易控制;预制小试件较耗时,并且所测参数不够直接,需要二次定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定位操作繁琐,传感器位置偏移较大,不易控制、所测参数不够直接,需要二次定位等问题。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S1:将预先制备完成并制作了定位孔的钢模板置于空旷的场地;
S2:将双端FBG传感器尾纤的一端穿入钢套管,然后把钢套管穿入定位孔,将钢套管外侧的双端FBG传感器尾纤整理成盘,初步固定于钢模板侧壁;
S3:浇捣结束后,抽取钢套管,抽取过后对沿钢套管的局部混凝土进行拍击,进而确保混凝土与双端FBG传感器接触良好,同时避免损坏双端FBG传感器;
S4:抹平混凝土顶面后清理尾纤与钢模板上的残余混凝土,将尾纤整理至保护盒内并将其固定于侧壁,获得靶体;
S5:将靶体移至养护室养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双端FBG传感器埋置于混凝土内部,由于位置精确,能够精确获取所关注位置的响应。
(2)相比于细线定位法,本发明操作简单、定位精确且振捣时更安全可靠。
(3)相比于预制小构件,本发明测试更直接精度更高,大大缩短工时。
(4)相比于因传感器的内置而过于复杂的封装,本发明安装便捷,大大减少了造价,所得信号的分析更加直接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形成的靶体中传感器位置图,其中(a)为立体图,(b)为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和图2,一种在混凝土中埋设双端FBG传感器的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0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闭孔精密构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泡陶瓷烧结冷却后模具炉下回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