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u-Fe-Al-O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3891.8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7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战兵;郭慧杰;孙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00 | 分类号: | C01G4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u fe al 纳米 颗粒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Cu‑Fe‑Al‑O纳米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立方体形貌纳米颗粒和八面体相貌纳米颗粒。其制备方法是在低温加热下,将Al‑Cu‑Fe合金粉末在NaOH溶液中脱合金化后干燥而制得。其中,Cu‑Fe‑Al‑O立方体形貌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160nm,是一种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的晶体相;Cu‑Fe‑Al‑O八面体形貌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70nm,同样为面心立方相。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条件温和,可实现化学法的从上到下制备策略,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同时该纳米结构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的优点,可以提供大量的反应活性位点,在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等催化反应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的制备,特别是一类Cu-Fe-Al-O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纳米结构作为催化剂有着许多优点。首先是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催化效率高。纳米结构生成的电子和空穴在到达表面之前大部分不会重新结合,电子和空穴到达表面的数量多,化学反应活性高。其次,纳米结构分散在介质中往往具有透明性,容易运用光学手段和方法来观察界面间电荷转移、质子转移、半导体能级结构与表面价态的影响。
现阶段,有非常多的方法可以用于制备不同尺寸、形貌的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这些方法主要可以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常用于自上而下的生长过程,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光刻和密封生长等方法。化学法常用于自下而上的生长过程,包括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水热、熔融盐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制备工艺复杂,对于设备要求较高,能耗大,导致成本较高。于此,本发明提出了更加简单易行且低能耗的低温合成方法,以及结构更稳定的Cu-Fe-Al-O纳米颗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分析,提供一种Cu-Fe-Al-O纳米颗粒材料及其低温制备方法,该反应过程在低温加热下进行,能耗低、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作为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Cu-Fe-Al-O氧化物纳米颗粒材料,包括立方相的Cu-Fe-Al-O立方体纳米颗粒、立方相的Cu-Fe-Al-O八面体纳米颗粒。所述Cu-Fe-Al-O立方体纳米晶的粒径为(20-270)nm、Cu-Fe-Al-O八面体纳米晶的粒径为(150-800)nm。其中,立方相的Cu-Fe-Al-O立方体纳米颗粒O:Al:Cu:Fe比例为54:3:22:21、立方相的Cu-Fe-Al-O八面体纳米颗粒O:Al:Cu:Fe比例为50:2:40:8。
一种如上所述Cu-Fe-Al-O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在低温加热下,通过对Al63Cu25Fe12准晶合金微米粉末用NaOH溶液进行脱合金化处理,从而在颗粒表面长出Cu-Fe-Al-O纳米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将金属Al(99.99%),Cu(99.95%),Fe(99%)块材,按照原子比为63:25:12配料,选择真空感应熔炼炉进行熔炼,其额定温度为1700℃高温,得到Al63Cu25Fe12准晶合金铸锭;
2)对得到的Al63Cu25Fe12准晶合金铸锭在750℃下退火处理1.5-2.5h;
3)将退火处理后的Al63Cu25Fe12准晶合金锭,粉碎后过筛,得到400的目粉末;
4)将400目的Al63Cu25Fe12准晶合金粉末加入NaOH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5)反应结束后,收集反应后的粉末,在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2-3次,在真空干燥箱中120℃条件下干燥1.5-2.5h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38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