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与施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5216.9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张卫平;侯晓丽;欧阳芬;刘加力;杨美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进 |
地址: | 413000 湖南省益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矸石 生态袋 堆积 木本植物 固定层 细土 草本植物 施工结构 施工 表面设置 生态修复 依次排列 草籽 抓爪 填充 播撒 环绕 生长 土壤 绿化 种植 | ||
1.一种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制作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以及装填于所述袋体内的保水土;
步骤2、按照堆积煤矸石的实际地形,将生态袋由下至上逐层码砌在堆积煤矸石的表面,从而在所述堆积煤矸石的表面形成由下至上逐层码砌的数个固定层,每个固定层包括在环绕所述堆积煤矸石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数个生态袋;
步骤3、使用固定抓爪将相邻固定层中的生态袋固定在一起,从而将所述数个固定层连接在一起;
步骤4、在所述生态袋的表面形成开口,在所述开口内种植木本植物,所述木本植物的根基固定于所述生态袋内的保水土中,枝干穿过所述开口生长于所述生态袋外侧;
步骤5、采用细土填充所述数个固定层中相邻生态袋交接处的缝隙,在所述细土与生态袋表面播撒草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水土包括种植土以及混合于所述种植土中的保水剂,所述保水土中保水剂的质量百分比为3-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表面设有多个孔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表面的孔隙率为2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固定层中的生态袋交错设置,所述交错设置指的是:一个固定层中相邻的两个生态袋的交接处对应于该固定层上下两侧的两个固定层中生态袋的非交接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固定层中生态袋交错设置,所述固定抓爪为3脚抓爪,所述3脚抓爪包括头部连接在一起并且脚部分开的3个抓爪;
所述3脚抓爪用于对相邻的两个固定层中的3个生态袋同时进行固定,定义相邻的两个固定层分别为第一固定层与第二固定层,所述3脚抓爪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固定层中的第一生态袋与第二生态袋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层中的第三生态袋;所述第三生态袋对应于所述第一生态袋与所述第二生态袋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3脚抓爪的3个抓爪的脚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生态袋、所述第二生态袋以及所述第三生态袋中,从而将所述第一生态袋、所述第二生态袋以及所述第三生态袋固定一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木本植物为灌木或乔木;所述草籽为茅草草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土为粒径不大于4.75mm的黏质土。
10.一种堆积煤矸石复绿工程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堆积煤矸石的实际地形在所述堆积煤矸石的表面由下至上逐层码砌的数个固定层,每个固定层包括在环绕所述堆积煤矸石的方向上依次排列的数个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包括袋体以及装填于所述袋体内的保水土;
相邻的固定层中的生态袋通过固定抓爪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生态袋的表面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内种有木本植物,所述木本植物的根基固定于所述生态袋内的保水土中,枝干穿过所述开口生长于所述生态袋外侧;
所述数个固定层中相邻的生态袋交接处的缝隙内填充有细土,所述细土与生态袋表面播撒有草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2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对既有人工地基改造加固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夯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