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5524.1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4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李捷;侯小改;赵国栋;刘少丹;李爱江;闫佳;吕少洋;李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许菲菲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特基拉 芽孢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所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名称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QX13,于2018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18。该菌株对牡丹白绢病的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的防治牡丹白绢病,且对其他植物病害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例如牡丹褐斑病、番茄早疫病、月季枝枯病或辣椒疫病,而且该菌株对生态环境无害,不会引起病原的抗药性,培养条件简单,容易保存,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牡丹为我国的传统名花,国色天香。其独特文化底蕴和观赏性,深受人们喜爱。洛阳自古便是著名的牡丹之乡,是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随着牡丹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因此,牡丹病虫害防治问题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牡丹虫害较少,但病害发生种类多且危害严重。牡丹白绢病是较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病原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主要发生在牡丹近地面的茎基部。染病后在土壤表面及牡丹茎基部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茎基部及根部皮层腐烂,长出白色菌丝片及菌核,导致牡丹水分和养分的输送被阻断,叶片变黄枯萎,最后全株枯死。部分栽植地块牡丹白绢病发病率高达50%以上,造成牡丹整株及成片死亡。而且,由于牡丹白绢病发病部位在茎基部和根颈处,初期不易发现,甚至根部皮层腐烂过半,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状态,失去早期防治的时机。
牡丹白绢病的防治目前主要依赖化学药物的使用,这不仅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有害,而且容易引起病原真菌的抗药性。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控制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具有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无污染,不易产生抗药性,高效广谱,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目前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筛选抑菌效果显著的微生物菌株在牡丹白绢病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几乎为空白。为了加快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筛选鉴定具有抑菌效果显著、生长速度快的微生物菌株,并以其为出发菌株,研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无害、不易引起病原抗药性、高效广谱的微生物制剂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该菌株可以抑制牡丹白绢病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的生长和繁殖。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特基拉芽孢杆菌,名称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QX13,于2018年10月24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中国北京,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618;
用于培养上述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包含如下组分:红薯渣2.5~3.0wt%、豆渣1.0~2.0wt%,MgSO4·7H2O 0.5wt%,KH2PO4·2H2O 0.2wt%,pH 6.8~7.2;
所述的用于培养上述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的pH优选为7.0;
所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优选为28~37℃培养15~30h;
所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进一步优选为30℃培养18h;
所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
所述的特基拉芽孢杆菌具有如下形态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5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短乳杆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株嗜冷菌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