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5842.8 | 申请日: | 2019-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8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启;刘磊;聂亚楠;梁远博;张晓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6 | 分类号: | C04B28/06;C04B11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湾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9 | 代理人: | 肖进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环境 快速施工 混凝土 低温条件 粒化高炉矿渣粉 高性能减水剂 硫铝酸盐水泥 抗氯盐侵蚀 每立方米 粗骨料 缓凝剂 细骨料 硅灰 抗冻 脱模 制备 北方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及每立方米的用量:硫铝酸盐水泥300‑450kg;粒化高炉矿渣粉50‑100kg;硅灰10‑50kg;细骨料650‑780kg;粗骨料1000‑1300kg;高性能减水剂1‑4kg;缓凝剂8‑15kg;水130‑165kg。本发明的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较早地达到脱模强度,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下抗氯盐侵蚀和北方抗冻等低温条件下的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材料领域,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存在大量潮汐区,许多岛屿远离大陆。由于受到海洋性气候和潮汐等的影响,海洋环境下的港口码头、桥梁等工程结构的混凝土施工条件和施工时间常常不能保证,尤其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慢,混凝土脱模时间较长,不能满足海洋环境下工程快速施工要求。
目前,尚无适用于海洋条件下快速施工的专用水泥和混凝土配制技术,该类工程建设中只能采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并采用混凝土早强剂等措施进行施工,但仍然存在低温条件下抗压强度发展慢、抗蚀性差、服役寿命短等技术问题,从而影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的正常施工。由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慢,混凝土成熟度低,混凝土早期易遭受海水的侵蚀,混凝土的氯盐易侵入混凝土中,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长期耐久性。
因此,需要开展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以满足海洋环境以及低温等特殊条件下的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较早地达到脱模强度,可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下抗氯盐侵蚀和北方抗冻等低温条件下的环境。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包括以下组分及每立方米的用量: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硫铝酸盐水泥采用强度等级大于或者等于42.5的快硬硫铝酸盐水泥。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等级大于或者等于S95。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硅灰的比表面积大于18000m2/kg,且硅灰的28天活性指数大于95%。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硫铝酸盐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的质量比为20∶4∶1。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细骨料为砂,细骨料的细度模数为2.3-3.0,含泥量等于或者小于1.5%,泥块含量等于或者小于0.5%;粗骨料为石子,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者小于25mm,粗骨料由5-10mm与10-25mm级配组成,5-10mm与10-25mm的质量比为3∶7,粗骨料中的针片状含量等于或者小于8%,含泥量等于或者小于0.7%,泥块含量等于或者小于0.2%;细骨料和粗骨料的砂率为35-45%。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高性能减水剂选用CAS-PCE聚合物溶液型高性能减水剂,且减水率大于25%;缓凝剂选用CSA-PSR缓凝剂。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每立方米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中硫铝酸盐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的总用量小于550kg。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其中,每立方米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中硫铝酸盐水泥、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的总用量与水的质量比为100∶25-100∶40。
上述的一种海洋环境下快速施工用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三航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58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