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视麻醉穿刺自动推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7487.8 | 申请日: | 2019-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8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程慧娴;鲁美静;赵金霞;张恺辰;陈永权;金孝岠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90/00;A61B9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贾耀淇 |
地址: | 2410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视 麻醉 穿刺 自动 推进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视麻醉穿刺自动推进装置,旨在提供一种可控制进针深度和速度的可视麻醉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照明系统和可视系统;壳体(4)内固定有步进电机(3)和控制模块(6),步进电机(3)通过丝杠螺母与空心管状的丝杠(8)连接,穿刺针(2)与该丝杠连接;照明系统由伸入穿刺针(2)中的光纤管(10)、与该光纤管连接的照明灯构成;可视系统由伸入光纤管(10)中的传输光纤(9)、通过光电转换装置与该传输光纤连接的显示器(1)、包覆在传输光纤(9)前端的摄像头(11)构成。本发明可直观反映穿刺针在人体组织中的位置,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穿刺位置准确、安全性好等优点;是一种可视麻醉穿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刺自动推进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控制进针深度和速度的可视麻醉穿刺自动推进装置;属于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麻醉穿刺是外科手术的重要环节,穿刺深度和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麻醉效果,对整个手术过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术后康复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手术部位、病情复杂程度以及病人体质等情况不同,因此要求医生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目前,麻醉穿刺都是凭借医生的临床经验采用手动方式进行穿刺麻醉,整个过程都是医生根据手感、回血情况、预测深度等情况来控制进针角度、进针速度和进针深度;不仅比较盲目、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存在容易损伤神经的风险;医务人员心理负担较重。另外,由于穿刺针要刺穿不同结构的组织层,采用手动穿刺还难以控制进针的力度和速度,因此容易增加患者的痛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控制进针深度和速度的可视麻醉穿刺自动推进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穿刺针、照明系统和可视系统;壳体内固定有与步进电机电连接的控制模块,步进电机的转轴为丝杠螺母,该丝杠螺母中有与之配合的空心管状丝杠;穿刺针的尾端伸入壳体中并与该丝杠连接;所述照明系统由前端穿过丝杠而伸入穿刺针中的光纤管、与该光纤管尾端连接的照明灯构成;所述可视系统由前端伸入光纤管中的传输光纤、通过转换装置与该传输光纤尾端连接的显示器、包覆在在传输光纤前端内的摄像头构成。
壳体中固定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位移传感器和声音报警装置;显示器固定在壳体的表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具有以下优点:
1)在穿刺针中设置与照明灯连接的光纤管,光线可通过该光纤管传导致针尖处,因此可实现对针尖前方照明,避免盲目穿刺。同时,由于在光纤管中设置有前端包覆摄像头的传输光纤、并在该传输光纤的尾端设置与显示器连接的光电转换装置,因此医生能够通过显示器掌握穿刺针的行进路径和穿刺深度,并可据此调整穿刺角度、控制穿刺深度;既有效地提高了穿刺准确性和安全性、又提高了穿刺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劳动强度以及对医生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的要求。
2)由于利用步进电机推动穿刺针,因此可根据控制模块预先设置的程序来控制进针速度;从而可有效避免动进针过程中穿刺针刺穿不同组织层的速度难以控制的缺陷,可减轻患者痛苦。
3)由于设置了声音报警装置,穿刺到位后能够提示医生,因此穿刺更加准确。
本发明可实时直观地反映穿刺针在人体组织中的位置,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穿刺位置准确、安全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显示器1、穿刺针2、步进电机3、壳体4、位移传感器5、控制模块6、丝杠螺母7、丝杠8、传输光纤9、光纤管10、摄像头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未经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74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