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含CO气态底物发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7883.0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7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P.S.贝尔;S.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鹏生物(香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7/06 | 分类号: | C12P7/06;C12P3/00;C12R1/145;C12R1/02;C12R1/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罗文锋;万雪松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白石角香***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气态 发酵 方法 | ||
1.使含CO底物发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
将所述含CO底物提供至发酵器;和
用产乙酸菌发酵所述含CO底物,
其中在获得目标CO进料速率之后,将CO进料速率在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的4-7个标准偏差的范围内循环,经过总发酵时间的至少1%-20%,其中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为4-9标准立方英尺/分钟,并且循环包括每小时增加和降低所述CO进料速率至少一次,
其中所述CO进料速率保持0.25mM或更少的发酵培养基中的溶解CO浓度,和所述发酵方法提供10g总醇/(L·天)或更高的空时产率,
其中所述溶解的CO浓度通过以下保持:
a)将通往发酵的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降低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的25%-35%,以提供第一降低CO进料速率,并保持所述第一降低CO进料速率1-10分钟;
b)提高通往发酵的所述第一降低CO进料速率以提供降低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的15%-25%的第二降低CO进料速率,并保持所述第二降低进料速率1-5分钟;
c)提高通往发酵的所述第二降低CO进料速率以提供降低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的5%-15%的第三降低CO进料速率,并保持所述第三降低进料速率1-5分钟;和
d)将所述第三降低CO进料速率提高至所述目标进料速率或更高。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CO进料速率有效提供目标细胞密度。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细胞密度为3g/L-30g/L。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提供至所述发酵器的所述含CO底物具有0.75或更高的CO/CO2摩尔比。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产乙酸菌选自凯伍产醋菌(Acetogeniumkivui)、潮湿厌氧醋菌(Acetoanaerobiumnoterae)、伍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iumwoodii)、巴奇嗜碱菌(Alkalibaculumbacchi)CP11ATCCBAA-1772、产生性布洛提菌(Blautiaproducta)、嗜甲基丁酸杆菌(Butyribacteriummethylotrophicum)、地下嗜热厌氧菌(Caldanaerobactersubterraneous)、太平洋地下嗜热厌氧菌(Caldanaerobactersubterraneouspacificus)、产氢羧基嗜热菌(Carboxydothermushydrogenoformans)、醋酸杆菌(Clostridiumaceticum)、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acetobutylicum);自产乙醇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DSM19630,DSMZ德国;自产乙醇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DSM10061,DSMZ德国;自产乙醇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DSM23693,DSMZ德国;自产乙醇梭菌(Clostridiumautoethanogenum)DSM24138,DSMZ德国;食羧基梭菌(Clostridiumcarboxidivorans)P7ATCCPTA-7827、克氏梭菌(Clostridiumcoskatii)ATCCPTA-10522、德可氏梭菌(Clostridium drakei)、杨氏梭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PETCATCC49587、杨氏梭菌(Clostridium ljungdahlii)ERI2ATCC55380、杨氏梭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C-01ATCC55988、杨氏梭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O-52ATCC55889、大梭菌(Clostridiummagnum);巴氏梭菌(Clostridiumpasteurianum)DSM525,DSMZ德国;拉格利梭菌(Clostridiumragsdali)P11ATCCBAA-622、粪味梭菌(Clostridiumscatologenes)、热醋酸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thermoaceticum)、突那梭菌(Clostridiumultunense)、库氏脱硫肠状菌(Desulfotomaculum kuznetsovii)、粘液真杆菌(Eubacteriumlimosum)、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sulfurreducens)、噬乙酸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acetivorans)、巴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 barkeri)、热乙酸穆尔氏菌(Morrellathermoacetica)、热自养穆尔氏菌(Morrella thermoautotrophica)、芬妮产醋杆菌(Oxobacterpfennigii)、产生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productus)、产生瘤胃球菌(Ruminococcusproductus)、凯伍嗜热厌氧菌(Thermoanaerobacter kivui)及它们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鹏生物(香港)有限公司,未经巨鹏生物(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788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