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脉瘤装置及递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67901.5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3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J.罗伦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普伊新特斯产品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铁宏;金飞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膨胀 展开状态 微导管 编织物 动脉瘤 闭塞 膨胀机构 状态移动 塌缩 外部 递送系统 近侧端部 径向膨胀 膨胀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动脉瘤的编织物,所述编织物可包括第一径向可膨胀段,所述第一径向可膨胀段能够操作以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移动到所述微导管远侧的展开状态。所述第一径向可膨胀段可能够径向膨胀,以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动脉瘤中形成外部闭塞囊。所述编织物还可包括第二径向可膨胀段,所述第二径向可膨胀段能够操作以从所述微导管内的所述塌缩状态移动到所述微导管远侧的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径向可膨胀段能够在所述外部闭塞囊内径向膨胀,以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外部闭塞囊中形成内部闭塞囊。可包括膨胀机构并且所述膨胀机构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径向可膨胀段和所述第二径向可膨胀段的近侧端部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动脉瘤治疗的系统和装 置。
背景技术
动脉瘤可能是复杂且难以治疗的。例如,当动脉瘤位于关键组织附近时, 治疗通路可能受到限制或不可用。由于颅脉管周围的脑组织相应的有限治疗 通路,此类因素尤其与颅动脉瘤有关。
现有解决方案包括血管内治疗通路,其中动脉瘤囊的内部体积被移除或 排除在动脉血压和血流之外。在这方面,因为动脉瘤的内壁可能继续受到血 液流动和相关的压力,所以动脉瘤破裂仍然是可能的。
血管内或其他外科方法的替代方案可包括闭塞装置。这种装置通常具有 并入的多个栓塞线圈,这些线圈使用微导管递送系统将其递送到脉管系统。 例如,当治疗颅内动脉瘤时,通常首先通过髋部或腹股沟区的股动脉将具有 栓塞线圈的递送导管插入非颅血管系统。然后,将导管引导至脑壳内的感兴 趣位置。然后,动脉瘤的囊中可以填充有栓塞材料以形成血栓块,所述血栓 块保护动脉壁不受血流和相关压力的影响。然而,这种闭塞装置确实存在某 些缺点,包括质量效应,这会导致大脑及其神经受到压迫。
一种特定类型的闭塞方法致力于递送和治疗动脉瘤的入口或“颈部”而 不是动脉瘤的体积。在这种“颈部”方法中,通过使穿过颈部的血流量最小 化,可以实现进入动脉瘤的流动停止。继而,血栓块可以自然形成,而不必 递送栓塞材料,如前所述。这比由栓塞材料形成的块更加优选,因为天然块 可以通过减少动脉壁可能的扩张来改善愈合,并且允许沿着动脉瘤的颈部平 面重新整合到原始载瘤血管形状中。应当理解,颈部平面是一个假想的表面, 其中载瘤壁的最内层将是动脉瘤所在的位置。然而,颈部闭塞方法并非没有 缺点。期望阻塞载瘤血管中的动脉瘤颈部。此外,栓塞线圈并不总是有效地 治疗动脉瘤,因为动脉瘤的再通和/或线圈压实可随时间推移而发生。
因此期望具有这样的装置,其能轻松、准确且安全地闭塞载瘤血管中的 动脉瘤颈或其他动静脉畸形,同时不会阻塞流入与载瘤血管连通的穿支血管 的血流。
发明内容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公开涉及用于治疗动脉瘤的编织物。所述编织物 可包括第一径向可膨胀段,其能够操作以从微导管内的塌缩状态移动到微导 管远侧的展开状态。第一径向可膨胀段能够径向膨胀,以在动脉瘤中形成外 部闭塞囊,其在展开状态下密封动脉瘤的颈部。所述编织物还可包括第二径 向可膨胀段,所述第二径向可膨胀段能够操作以从所述微导管内的所述塌缩 状态移动到所述微导管远侧的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径向可膨胀段能 够在所述外部闭塞囊内径向膨胀,以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在所述外部闭塞囊中 形成内部闭塞囊。可包括膨胀机构并且该膨胀机构可设置在第一径向可膨胀 段和第二径向可膨胀段的近侧端部处。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膨胀机构可包括具有开口的膨胀环。编织物的远侧 端部可以穿过开口插入,然后近侧端部可以折叠在开口上。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膨胀机构可包括开口和多个径向柔性元件。每个柔 性元件能够从微导管中的塌缩状况膨胀到微导管远侧端部的展开状态下的 膨胀状况,以支撑外部闭塞囊的近侧部分。每个径向柔性元件可以围绕膨胀 机构的中心轴线均匀地径向间隔开。膨胀机构的中心轴线可以与第一径向可 膨胀段和第二径向可膨胀段的中心轴线轴向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普伊新特斯产品公司,未经德普伊新特斯产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79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