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69241.4 | 申请日: | 2019-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2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单建安;冯浩;袁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袁燕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逆导型 绝缘 极性 晶体管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于功率半导体器件,针对现有技术RC‑IGBT器件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RC‑IGBT的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在有效抑制器件的开启电压折回现象(snap back)的基础上,改善器件内部电流分布的均匀性,减低器件的导通损耗,提升器件的可靠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在n型场截止层的内部设n‑型缓冲层,所述n‑型缓冲层位于n+阴极区之上,且所述n‑型缓冲层的峰值掺杂浓度低于所述n型场截止层的峰值掺杂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特别是逆导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RC-IGBT)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是电子系统中的关键半导体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中高压功率控制系统中,如马达驱动、电能转换等。IGBT器件包含三个电极:集电极、发射极、以及用于控制器件开关的栅极。一般地,传统的IGBT在栅极关断时等效为一个基区开路的PNP管,因此不具备反向续流能力,导致传统的IGBT只能作为一个单向导通器件,即电流只能从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但是多数功率电路系统都有电流双向导通的需求,因此,实际应用中往往将IGBT与二极管(Diode)反向并联使用,通过两种器件共同实现电流双向导通,但是这种方案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器件的数量和系统成本。针对此问题,近年来一种新型的逆导型IGBT(Reverse-Conducting IGBT,简称RC-IGBT)结构被提出。与传统的IGBT相比,RC-IGBT将反向并联二极管与传统的IGBT集成于同一块芯片上,使得RC-IGBT的电流既可以由集电极流向发射极,亦可由发射极流向集电极,从而用单一器件实现了原方案中两种器件的功能,大大提升了芯片的功率密度,节约了系统成本。
如图1中所示为一个现有技术的RC-IGBT器件001的元胞横截面结构示意图。需指出的是,本文件中所述的对应位置词如“上”、“下”、“左”、“右”、“前”、“后”、“垂直”、“水平”是对应于参考图示的相对位置。具体实施中并不限制固定方向。器件001有三个电极:位于顶部的发射极电极(图中标为“E”极)(121),位于底部的集电极电极(图中标为“C”极)(122),及栅电极(图中标为“G”极)(123)。器件001为沟槽型RC-IGBT,其栅电极(123)形成于n-型漂移区(101)表面的一系列栅槽(110)中,并通过一层栅介质层(111)与对应栅槽(110)的侧壁之间隔离;在所述栅槽(110)附近有一个p型体区(102),所述p型体区(102)与栅槽(110)的一个侧壁毗连;在p型体区(102)的上方有n+型发射极区(103)和p+型接触区(104),所述n+型发射区(103)与沟槽(110)的一个侧壁毗连,且所述n+型发射区(103)和p+型接触区(104)与发射极电极(121)相连;所述发射极电极(121)与栅电极(123)之间通过层间介质层(112)隔离;在n-型漂移区(101)的背部具有n型场截止层(105),在n型场截止层(105)与器件背部的集电极电极(122)之间具有一个以上交错排布的p+型集电极区(106)及n+型阴极区(107),相邻的n+型阴极区(107)之间被p+型集电极区(106)间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安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692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GBT、IGBT背面的制作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大功率半导体元件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