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锦/棉交织物染色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0771.0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54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钟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卓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P1/52 | 分类号: | D06P1/52;D06P1/46;D06P1/38;D06P3/86;C08F289/00;C08F22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4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织物 染色 生物 尼龙 阻染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锦/棉交织物染色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包含重量份数为30‑40份的漆酶、20‑30份的丙烯酸,0.2‑1.0份的催化剂,5‑10份的碱剂,20‑30份的木质素磺酸钠,5‑10份的分散剂,定量的去离子水。通过对漆酶的改性和复配增效,制得生物型尼龙阻染剂。所得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随活性染料或者直接染料一起加入染浴中,在50‑98℃下染色,可明显减少锦纤维沾染活性染料或直接染料,使锦纤维具有良好的“留白”效果。工艺简单,易操作,染后废水的处理负荷轻,推广价值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织物染整助剂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锦/棉交织物染色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棉纤维具有手感柔软,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的优点,但纤维强度相对略差,锦纶纤维的弹性好,强度高,质轻耐磨的优点,但透气性不好;而锦/棉交织物则兼容了二者优点,同时也克服了各自的不足,成衣的可塑性强,并且在织布过程中可以织出各样的花型,因此,锦/棉交织物成为当前十分流行的面料之一。锦/棉交织物尤其是锦/棉交织提花纺织品,在活性/直接/酸性染料染色时,由于染料对不同纤维的上染率不一样,常常会要有“留白”效果,如如活性染料一浴法染锦/ 棉提花布时,要防止锦纤维沾色且不影响棉纤维的得色,或者直接染料一浴法染锦/ 棉提花布时,要防止锦纤维沾色且不影响棉纤维的得色。但是在锦/棉交织物染整加工过程中,对一种纤维染色有可能对另一种纤维造成沾色,会给染整加工造成很大的难度。但传统的皂洗剂( 如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酸类、高分子盐类聚合物、聚丙烯酸酯等) 和皂洗方法无法达到彻底去除这种非染色目标纤维沾色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染色助剂或者新的锦/棉交织物染色方法的染整工艺,来有效提高锦/棉交织物中棉组分的防沾色性能,从而大幅提高产品的档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锦/棉交织物染色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型尼龙阻染剂的防沾效果明显,且用量低,整理效果好。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锦/棉交织物染色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包含重量份数为30-40份的漆酶、20-30份的丙烯酸,0.2-1.0 份的催化剂,5-10 份的碱剂,20-30份的木质素磺酸钠, 5-10 份的分散剂,定量的去离子水。
本发明中生物型尼龙阻染剂的制备方法的特点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
步骤(1)20-30份的丙烯酸加入定量的去离子水中,室温下,边搅拌边滴加催化剂,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步骤(2)在步骤1得混合液,边搅拌边滴加入30-40份漆酶,得到淡黄色透明液体;慢慢升温至60-90度,搅拌30-60min后,加入适量碱剂,调节pH值值5-7,得改性漆酶的水溶液;
步骤(3)向改性漆酶的水溶液中加入20-30份的木质素磺酸钠、5-10 份的分散剂和定量的去离子水,搅拌20-40min,从而制得生物型尼龙阻染剂。
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可以为过硫酸钠,过硫酸钾,过硫酸铵和三氧化二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所述分散剂可以为聚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脂肪酸纳、三聚和五水偏硅酸钠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本发明所述木质素磺酸钠,其结构如下:
本发明所述碱剂为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或其它无机碱和有机胺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将所得的生物型尼龙阻染剂,随活性染料或者直接染料一起加入染浴中,在50-98℃下染色,测试锦纤维的K/S值,K/S值越小,防沾效果越好。本发明可明显减少锦纤维沾染活性染料或直接染料,使锦纤维具有良好的“留白”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卓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卓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0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食品加工机的自动清洗方法
- 下一篇:加料装置及炒菜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