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旋转式气泡产生器、环保型气体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1804.3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95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聂新明;赵新生;陈斯;王勋;田亚平;田康振;杨增汪;乔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47/05 | 分类号: | B01D47/05;F28B1/02;F28B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周敏 |
地址: | 22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旋转 气泡 产生器 环保 气体 除尘 装置 | ||
1.气体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由制冷容器(R1)、加热容器(R2)、混合容器(R3)、气体冷凝器、进气管道(JQG)、制冷制热器(ZLQ-3),共同构成;
制冷容器(R1)具有隔离板(R1-GLB),隔离板(R1-GLB)将制冷容器(R1)隔成第一容腔、第二容腔两部分,隔离板(R1-GLB)下方具有连接孔(R1-LJK),连接孔(R1-LJK)使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相通;
制冷容器(R1)中部分充斥冷水,制冷容器(R1)的冷水水面的高度低于隔离板(R1-GLB)的顶端;
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
进气管道(JQG)穿透制冷容器(R1)的壁进入第一容腔的冷水中,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连接孔(R1-LJK),进气管道(JQG)的开口高于排污管(R1-PWG);
加热容器(R2)内部分充斥热水;
混合容器(R3)内部具有搅拌器(JBQ),搅拌器(JBQ)依靠电机带动;
混合容器(R3)内具有第一分离阀(FLF1);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位于混合容器(R3)的底部,用于排放混合容器(R3)底部的水;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
水气分离阀(FLF)包含出水管(FLF-CSG)、锥形腔(FLF-ZXQ)、重球(FLF-ZQ)、浮球(FLF-FQ);
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以轴线竖直的方式安放,锥形腔(FLF-ZXQ)的大端在上,锥形腔(FLF-ZXQ)的小端在下;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密度大于应用环境中的水;
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的密度小于应用环境中的水;
水气分离阀(FLF)中:锥形腔(FLF-ZXQ)的下端与出水管(FLF-CSG)的最高点相连;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的直径小于锥形腔(FLF-ZXQ)的大端,重球(FLF-ZQ)的直径大于锥形腔(FLF-ZXQ)的小端;
水气分离阀(FLF)中:重球(FLF-ZQ)装置在锥形腔(FLF-ZXQ)内;
水气分离阀(FLF)中: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当水气分离阀(FLF)所在容腔的水将浮球(FLF-FQ)浮起时重球(FLF-ZQ)被浮球(FLF-FQ)拉起,锥形腔(FLF-ZXQ)的下端放开,水依次通过锥形腔(FLF-ZXQ)的上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出水管(FLF-CSG)排出,当水面高度降低重球(FLF-ZQ)因为重力落在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不再排出水,由于浮球(FLF-FQ)通过软线与重球(FLF-ZQ)相连所以当水面下降到重球高度加线长时锥形腔(FLF-ZXQ)的下端封闭,所以气体无法被排出;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一分离阀(FLF1)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
制冷制热器(ZLQ-3)的具有制热端和制冷端,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冷端与制冷容器(R1)相连用于冷却制冷容器(R1)内的冷水,制冷制热器(ZLQ-3)的制热端与制热容器(R1)相连用于加热加热容器(R2)内的热水;
制冷容器(R1)的顶部通过第一隔热管(GRG1)与混合容器(R3)的顶部相通,第一隔热管(GRG1)的管路上具有第一单向阀(DXF1),混合容器(R3)的气体无法逆流至制冷容器(R1);
加热容器(R2)的左侧水面以上的侧壁与混合容器(R3)的右侧的壁通过第二隔热管(GRG2)相通;
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的出水管通过第三隔热管(GRG3)与加热容器(R2)的水面以下相通;
气体冷凝器,包括上腔(LNQ-SQ)、下腔(LNQ-XQ)、第一进气管(LNQ-JG)、排气管(LNQ-PQG)、热交换器、平衡气管(LNQ-QG2)、第二分离阀(FLF2)、排水管(LNQ-PSG)、排气泵(B2);
气体冷凝器中:上腔(LNQ-SQ)充满冷却水用于冷却;
气体冷凝器中:下腔(LNQ-XQ)的容腔未被水充满,留有气体空间,气体空间通过平衡气管(LNQ-QG2)与大气相通,平衡气管(LNQ-QG2)在大气中的开口位置的高度高于上腔(LNQ-SQ)所通水的最高点;
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和混合容器(R3)的第一分离阀(FLF1)一样,也是一种水气分离阀(FLF)只释放水不释放气体;
气体冷凝器的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上端与下腔(LNQ-XQ)相通,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的下端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第二分离阀(FLF2)的出水管(FLF-CSG)的出口的最低点高于下腔(LNQ-XQ)的底部;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器由多个热交换管(LNQ-HG)组成;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包含第一管(LNQ-HG-1)、第二管(LNQ-HG-2)、第三管(LNQ-HG-3)、第四管(LNQ-HG-4)、第五管(LNQ-HG-5)、第六管(LNQ-HG-6)、第七管(LNQ-HG-7);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一管(LNQ-HG-1)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二管(LNQ-HG-2)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三管(LNQ-HG-3)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四管(LNQ-HG-4)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五管(LNQ-HG-5)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六管(LNQ-HG-6)以轴线竖直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七管(LNQ-HG-7)以轴线水平的方式摆放;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二管(LNQ-HG-2)的下端对外部具有开口;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六管(LNQ-HG-6)的下端对外部具有开口;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一管(LNQ-HG-1)的左端、第三管(LNQ-HG-3)的下端、第二管(LNQ-HG-2)的上端,三者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七管(LNQ-HG-7)的右端、第五管(LNQ-HG-5)的下端、第六管(LNQ-HG-6)的上端,三者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三管(LNQ-HG-3)的上端与第四管(LNQ-HG-4)的右端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第五管(LNQ-HG-5)的上端与第四管(LNQ-HG-4)的左端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构成热交换器的组合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热交换管(LNQ-HG)命名为左热交换管、右热交换管,则有左热交换管的第一管(LNQ-HG-1)与右热交换管的第七管(LNQ-HG-7)相接并相通;
气体冷凝器中:热交换器的所有热交换管(LNQ-HG)的第二管(LNQ-HG-2)的下端的开口和第六管(LNQ-HG-6)的下端的开口的水平位置低于第二分离阀(FLF2)的锥形腔(FLF-ZXQ)上端;
气体冷凝器中:热交换器的所有热交换管(LNQ-HG)的第二管(LNQ-HG-2)的下端的开口和第六管(LNQ-HG-6)的下端在下腔(LNQ-XQ)内;
气体冷凝器中:排气泵(B2)的入气口与最左边的热交换管(LNQ-HG)的第七管(LNQ-HG-7)相通,排气泵(B2)的出气口与排气管(LNQ-PQG)的入气口相通,第一进气管(LNQ-JG)与最右边的热交换管(LNQ-HG)的第一管(LNQ-HG-1)相通,气体通过热交换器后冷却,气体中所包含的水微滴凝聚成水珠,水珠落入下腔(LNQ-XQ)内,下腔(LNQ-XQ)内水达到一定水位后,经过第二分离阀(FLF2)排出一部分并保留一部分,达到除去气体中所含的水成分;
混合容器(R3)与气体冷凝器的第一进气管(LNQ-JG)相同;
气体冷凝器的上腔(LNQ-SQ)通过第一冷凝交换水管(SG1)、第二冷凝交换水管(SG2)与制冷容器(R1)的第二容腔相通,第二冷凝交换水管(SG2)上具有循环泵使气体冷凝器的上腔(LNQ-SQ)中的冷却水与制冷容器(R1)内冷水循环;
气体冷凝器的排气泵(B2)启动,由于负压作用后进气管道(JQG)的气体进入制冷容器(R1)产生气泡,气泡和冷水接触降温,气体中的部分气体尘埃落在制冷容器(R1)的冷水中,气泡爆裂后,经过冷却的气体经过第一隔热管(GRG1),进入混合容器(R3);由于负压作用加热容器(R2)的热蒸汽进入混合容器(R3);由于搅拌器(JBQ)的搅拌,被冷却的气体与热蒸汽充分混合,被冷却的气体中含有的固体尘埃的温度较低构成雨滴核,热蒸汽接触雨滴核时温度降度附着在雨滴核上,又由于气体冷凝器的作用使得热蒸汽凝聚,形成更大的雨滴,雨滴在气体冷凝器的热交换管(LNQ-HG)中落入气体冷凝器的下腔携带固体尘埃回到加热容器(R2)内;
制冷容器(R1)还具有排污管(R1-PWG)、排污阀(R1-PWF),排污管(R1-PWG)与第一容腔的底部相通,排污阀(R1-PWF)位于排污管(R1-PWG)上用于控制制冷容器(R1)底部沉积物的排放;
制冷容器(R1)的外面包裹有保温层;
排污管(R1-PWG)采用金属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180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尘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基于石墨烯换热管束的烟气冷凝除尘节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