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径向微流体燃料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2226.5 | 申请日: | 2019-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0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丽;郑燕丽;倪彰;贝绍轶;李波;郑焱;刘冉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M8/0234 | 分类号: | H01M8/0234;H01M8/0258;H01M8/026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13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径向 流体 燃料电池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性能径向微流体燃料电池,由隔板与覆盖在隔板上的上、下两个盖板热压封装而成,隔板上开设有两个轴对称分布的凹形流道;上、下两个盖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极凹槽,电极凹槽内嵌入多孔电极,多孔电极通过金属导线与外电路相连,电极凹槽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作为电极液入口,上盖板的电极凹槽的两侧开有通孔作为反应液的出口;两个凹形流道围绕在多孔电极的外周;通过反应液在多孔电极内的径向流动,有效提高了微流体燃料电池的电池性能;通过在阴阳极中间加入开有“凹”形流道的隔板,将阳极液与阴极液的层流界面限制在多孔电极的电极边缘,极大的减小了层流界面混合区对微流体燃料电池尺寸的限制,单电池输出功率可达数百毫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径向微流体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微流体燃料电池是一种无需使用质子交换膜的新型燃料电池,其利用微流通道内低雷诺数流动的物理特点,使阳极液和阴极液在同一微流通道中平行层流流动而较少混合。微流体燃料电池与传统的有膜燃料电池相比,减少或消除了由于膜的使用而存在的水管理、热管理等技术问题,结构简单,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研究中发现,阳极液与阴极液交界面由于扩散作用会产生一个混合区,该混合区中同时含有燃料和氧化物,且随着微流通道长度的增加,混合区的宽度会不断增大。当微流通道的长度增大到某一程度时,混合区中的燃料或氧化物扩散到对方电极,会造成电池电压的下降。因此,为了避免混合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微流体燃料电池的尺寸通常受到限制,这也导致了微流体燃料电池的单池输出功率通常都比较低,无法满足电子设备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性能径向微流体燃料电池,用以解决现有的微流体燃料电池由于混合区的存在而尺寸受到限制,单池输出功率较低的问题。
一种高性能径向微流体燃料电池,由隔板与覆盖在隔板上的上、下两个盖板热压封装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两个轴对称分布的凹形流道;
所述上、下两个盖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极凹槽,电极凹槽内嵌入多孔电极,多孔电极通过金属导线与外电路相连,所述电极凹槽的底部中心开有通孔作为电极液入口,所述上盖板的电极凹槽的两侧开有通孔作为反应液的出口;
所述凹形流道由平底部和两个侧壁组成,两个凹形流道的侧壁相靠近设置;凹形流道设置在多孔电极的外周,且凹形流道的侧壁及部分平底部与多孔电极重合。
上盖板上为多孔阳极,下盖板上为多孔阴极,均为正方形,且阳极液入口和阴极液入口均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与上、下两个盖板的材料均为PMMA,隔板厚度为0.2~0.4mm,盖板的厚度为0.5~1mm。
进一步的,上盖板上的阳极凹槽与下盖板上的阴极凹槽尺寸相同,深度均为0.2~0.4mm,长度和宽度均为0.5~2cm;当反应液的流速为300μL/min时,优选的,其长度和宽度可设为1cm。
进一步的,所述多孔阳极与多孔阴极材料均为碳纸,尺寸与阳极凹槽和阴极凹槽的尺寸相配合,多孔阳极嵌入在阳极凹槽内,多孔阴极嵌入在阴极凹槽内。
进一步的,阳极液为二价钒的硫酸溶液,阴极液为五价钒的硫酸溶液。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流道距离多孔电极的边缘0.08~1.2mm。
进一步的,阳极液入口与阴极液入口均为边长1~3mm的方形。
进一步的,反应液的出口为直径0.5~1mm的圆形。
优选的,隔板厚度为0.3mm,盖板的厚度为1mm;阳极凹槽与阴极凹槽尺寸相同,深度均为0.3mm,当反应液的流速为300μL/min时,其长度和宽度均为1cm;凹型流道的平底部与多孔电极有1mm的重合;阳极液入口与阴极液入口均为边长2mm的方形;反应液的出口为直径1mm的圆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22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