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6174.9 | 申请日: | 2019-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39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袁明;颜东煌;邹恺为;陈鹏;谭龙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 | 分类号: | G01N3/00;G01N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67 | 代理人: | 姚自奇;莫舒颖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斜拉桥 试验 加载 装置 及其 组装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该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包括传力框架、加载梁、钢梁、主梁和支座;所述传力框架与加载梁连接并位于所述加载梁的上方,加载梁与所述钢梁连接,主梁位于加载梁的下方并设于所述钢梁上,支座卡设于主梁与加载梁之间。该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便于主梁的侧面裂纹的观测和位移的直观观测。本发明还提出上述所述的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架设主梁;S2、将钢梁架设在主梁下方指定位置,将加载梁架设在主梁上方指定位置,并将支座卡设于主梁与加载梁之间;S3、将所述加载梁和所述钢梁连接;S4、将传力框架与所述加载梁的顶部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试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试验研究仍然是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土木工程试验的任务是在试验对象上,以仪器设备为对象,以各种试验技术为手段,在荷载或其他因素作用下,通过测试与结构工作性能有关的各种参数后进行分析,从而对结构的工作性能作出评价,对结构的承载能力作出正确的估计,并为研究和发展结构的计算理论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土木工程试验研究中,对于斜拉桥模型试验集中荷载的加载,由于斜拉索距离主梁顶板距离过近,常采用梁端集中荷载等效加载和从梁底进行集中荷载加载。梁端集中荷载等效加载常采用施加荷载设备和方法为:千斤顶加载,将轴力与弯矩的组合等效为轴力,模拟实际荷载加载过于粗糙,且施加荷载不能精细控制;从梁底进行集中荷载加载设备和方法为:千斤顶加载,千斤顶作用在梁底分配梁,梁底分配梁通过穿过主梁的螺栓与梁顶分配梁连接,以达到在梁顶板施加集中荷载,梁底分配梁占用结构下部空间,不便于结构底面和侧面裂纹的观测,且施加荷载不能精细控制。
液压作动器加载能够精细控制施加荷载的大小,比较适合模拟实际荷载的施加。传统的主梁液压作动器加载方式为作动器通过分配梁直接压在结构上部,则需要结构上部拥有较大加载净空,由于斜拉索的距离斜拉桥主梁距离过近,所以斜拉桥主梁不具备作动器通过分配梁直接压在结构上部的净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一种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包括传力框架、加载梁、钢梁、主梁和支座;所述传力框架与所述加载梁连接并位于所述加载梁的上方,所述加载梁与所述钢梁连接,所述主梁位于所述加载梁的下方并设于所述钢梁上,所述支座卡设于所述主梁与所述加载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传力框架包括顶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顶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连接,所述顶板用于承载作动器,所述左侧板的底部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加载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力框架还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左底板与所述左侧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右底板与所述右侧板的底部连接,所述左底板和所述右底板分别与所述加载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板的下表面设有加劲肋。
优选地,所述传力框架还包括加劲梁,所述加劲梁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加劲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侧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内侧面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侧板的外侧面和所述右侧板的外侧面分别设有加劲板。
优选地,所述加载梁与所述钢梁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梁的横截面为T形。
优选地,所述支座为橡胶支座。
优选地,还包括加强板,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所述的跨索斜拉桥试验加载装置的组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架设主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6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