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6887.5 | 申请日: | 2019-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2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佰仲;刘钟泽;高龙;车德勇;单亚顺;张永胜;胡焕智;吕英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安瑞克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智深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臧广维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洁能源 热源 模块化组合式 智能供热系统 集成模块 供热系统 供热 控制系统 集中供热管网 第一换热器 热负荷变化 公共建筑 居民小区 企业园区 热网系统 热源模块 天气条件 蓄热水箱 智能调节 资源条件 热用户 小热量 热网 协调 天气预报 预测 城乡 覆盖 | ||
1.一种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它包括热网系统和热用户,其特征是:还包括热源集成模块互补供热系统和源-网-荷协调的智慧控制系统,所述热源集成模块互补供热系统包括热源集成模块、短期蓄热水箱和第一换热器,所述热源集成模块的热水出口与所述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进口连接、热水进口与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出口连接,在热源集成模块的热水进口与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出口之间设置第一循环泵,所述短期蓄热水箱的取热出口通过热网系统与热用户的供热给水连接、取热进口通过热网系统与热用户的供热回水连接,所述源-网-荷协调的智慧控制系统分别与热源集成模块的截止阀和循环泵电连接,源-网-荷协调的智慧控制系统分别与短期蓄热水箱、热源集成模块的跨季节蓄热水箱和热用户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热源集成模块包括跨季节蓄热水箱、主给水管、主回水管、第一循环泵、太阳能供热单元、水源供热回路、空气源供热回路和生物质锅炉供热回路,所述跨季节蓄热水箱通过作为热源集成模块热水出口的主给水管与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进口连接、通过作为热源集成模块热水进口的主回水管与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出口连接,在主回水管上设置第一循环泵,在主给水管上设置第一截止阀,在主回水管上、第一循环泵与跨季节蓄热水箱之间设置第二截止阀,跨季节蓄热水箱、主给水管、短期蓄热水箱、第一循环泵和主回水管构成跨季节蓄热水箱供热回路;所述太阳能供热单元与跨季节蓄热水箱连接,将太阳能转换的热能储存在跨季节蓄热水箱内,太阳能供热单元与跨季节蓄热水箱供热回路共同构成太阳能供热回路;所述水源供热回路将跨季节蓄热水箱的热能经过若干次热交换,转换为水源供热回路的热水为热用户供热;所述空气源供热回路将空气能经过若干次热交换,转换为空气源供热回路的热水为热用户供热;所述生物质锅炉供热回路将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热能转换为生物质锅炉供热回路的热水为热用户供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太阳能供热单元的结构是:它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二循环泵和第三循环泵,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入口连通、入口与第二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出口连通,在第二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出口设置第二循环泵,太阳能集热器、第二换热器供热通道和第二循环泵构成太阳能热交换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出口通过第三截止阀与跨季节蓄热水箱的蓄热入口连接、取热通道入口通过第四截止阀与跨季节蓄热水箱的蓄热出口连接,在第二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入口处设置第三循环泵,第二换热器取热通道、跨季节蓄热水箱和第三循环泵构成跨季节热交换循环回路,太阳能集热器获得的热能通过太阳能热交换循环回路与跨季节热交换循环回路在第二换热器的热交换、升高温度后储存在跨季节蓄热水箱。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多种清洁能源的模块化组合式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水源供热回路包括水源换热器、热泵和第三换热器,所述水源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入口与主给水管通过三通阀连接在第一截止阀与跨季节蓄热水箱之间、供热通道出口与主回水管连接,在水源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入口处设置第五截止阀,水源换热器的供热通道、主回水管、跨季节蓄热水箱和主给水管形成跨季节蓄热水箱与水源换热器的第一热交换循环回路;水源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出口与热泵连接、并通过热泵与第三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入口连接,水源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入口通过第六截止阀与第三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出口连接,水源换热器的取热通道、热泵、第三换热器的供热通道形成水源换热器与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热交换循环回路;第三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出口通过第七截止阀与主给水管连接、且通过主给水管与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进口连接,接口位于第一截止阀与短期蓄热水箱之间,第三换热器的取热通道入口与主回水管通过第八截止阀连接、并通过主回水管与第一循环泵和短期蓄热水箱的蓄热出口连接,接口位于第二截止阀与第一循环泵之间,形成第三换热器与短期蓄热水箱的第三热交换回路,跨季节蓄热水箱的热能经过第一热交换循环回路、第二热交换循环回路、第三热交换回路的依次热交换,转换为水源供热回路的热水为热用户供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安瑞克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智深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市安瑞克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吉林市智深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68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