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077958.3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5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磊;王又莹;胡志耀;石广银;宋贺月;郑飞;郭骏伟;张斌;郑冉;赵建峰;崔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组合 实现 暗挖逆作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采用明挖法在车站端头开挖顶管始发井、顶管接收井;利用顶管始发井作为顶管施工作业空间,安装顶管机及配套设备,采用矩形顶管机依次顶进施工;利用中间及边跨顶管结构提供的作业空间,依次拆除边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施工车站围护结构、钢管柱等竖向支撑体系;架设临时支撑并及时施做车站部分顶板结构,依次拆除相邻顶管结构中边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中间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待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顶板棚户作用下,依次拆除顶管结构底部剩余钢管节,采用暗挖逆作法开挖施做车站侧墙、中板、底板等结构。本发明可达到实现超浅覆土暗挖法施工,避免对地面交通、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提高车站顶层空间利用率,降低造价,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小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下结构工程技术领域,适用于城市道路超浅覆土下地下结构安全、快速施工,减小对地面交通影响和地下管线的拆改,特别涉及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是解决大中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地下工程施工通常采用明挖法、暗挖法、盖挖法等施工,这些方法技术比较成熟但均有一定弊端。明挖法工程造价低,施工风险小,但需要较大的施工场地,对地面交通及地下管线影响较大;盖挖法可减小对地面交通影响,但管线迁改易造成对施工工期影响不可控;暗挖法对地面交通影响小,避免周边管线迁改,但要求埋深大、地质条件好,无水作业空间,降水施工破坏水资源,同时造价高、安全风险大、施工速度慢。在城市建设中为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满意度,日常生活舒适度,在地下空间开发中应尽量减小地面交通的影响、减少地下管线拆改、避免或减少施工围挡、避免房屋拆迁等,同时考虑工程造价、施工风险及环境保护等,传统施工方法均存在诸多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可达到实现超浅覆土暗挖法施工,避免对地面交通、周边环境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提高车站顶层空间利用率,降低造价,施工效率高,施工风险小的有益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组合顶管实现暗挖逆作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车站端头施工顶管始发(接收)井围护结构,架设顶管井内支撑结构(3),采用明挖法在车站端头开挖顶管始发井(1)、顶管接收井(2);
(二)利用顶管始发井(1)作为顶管施工作业空间,安装顶管机及配套设备,采用矩形顶管机依次顶进施工,沿既定轮廓线顶进先行边跨顶管结构(4)及先行中间跨顶管结构(5),形成连续多跨矩形空间结构;
(三)利用中间及边跨顶管结构提供的作业空间,依次拆除边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42)、中间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52);施做车站竖向支承体系,包括车站主体围护结构(7)、钢管柱(8)、钢管柱下桩基(9);同时,顶进后行边跨顶管结构(6);
(四)在顶管结构中搭设临时支撑(10),施工浇筑部分先浇顶板结构(11);
(五)待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依次拆除相邻顶管结构中边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43)、中间跨顶管结构侧边钢管节(53),搭设临时支撑(10),施工浇筑后浇顶板结构(12),将车站顶板连接形成整体结构;
(六)待顶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形成整体结构后,在顶板棚户作用下,依次拆除边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42)、中间跨顶管结构底部钢管节(52),采用暗挖逆筑法依次施工车站侧墙结构(13)、车站中板结构(14)、车站底板结构(15)。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顶管始发井(1)、顶管接收井(2)结合地面周边环境及车站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79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