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078925.0 | 申请日: | 2019-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57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林生;林文雄;陈婷;林金科;林伟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40;A01G18/00;A01G18/20;A01K67/02;A23K50/10;A23K10/30;A23K10/37;A23K10/12;A23K10/20;A23K50/7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区 茶树种植 茶园 间套 生态种植系统 菌菇 豆科草本植物 茶树 采收 食用菌 作物连作障碍 生物多样性 肥料生产 固氮能力 土壤植被 茶产品 有机氮 有机肥 菌棒 鲜叶 加工 套种 种植 破碎 水土流失 肥料 废弃 退化 生长 覆盖 生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包括:茶树种植区,用于种植茶树,长成的鲜叶采收后用于加工成茶产品;间套种植区,与茶树种植区之间采用间种或者套种的模式相互设置,间套种植区种植有豆科草本植物;菌菇种植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附近,用于生产食用菌;肥料生产区,与菌菇种植区相连,用于收集和破碎菌菇种植区采收食用菌后废弃的菌棒,并将其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的肥料。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利用豆科草本植物的固氮能力为茶树的生长提供有机氮来源,增加茶园陡坡带的土壤植被覆盖,既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又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克服作物连作障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作为一种可更新资源,具有物质、能量循环的动态平衡,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相对稳定,然而这种平衡却常常遭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使土壤资源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遭到破坏,打破原有的物质和能量循环,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退化。由人类活动诱导并加速的土壤退化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茶区主要分布于红壤系列的土壤上,这一区域生产的茶叶约占全国的98.3%。红壤的高风化、强淋溶及强烈的生物循环决定了红壤生态系统的脆弱和不稳定,红壤面临的土壤侵蚀、酸化、养分贫瘠化和不均衡性退化等各种环境问题正是我国茶园所面临的土地退化问题,同时,由于茶树生物学循环的特殊性,使茶园土壤某些退化现象更加严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红壤生态环境系统的恶化,目前,我国茶园土壤的退化态势严峻,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土壤酸化程度加深,肥力衰减加速,污染不容忽视,其中应引起特别注意的是茶园土壤的酸化和肥力衰减问题。由于茶园一般分布的地形部位较高,有机肥料难以得到保证,茶园管理粗放,产量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通过施用化学肥料以较低的劳力投入来获得较大的产出成为可能,但由于长期仅注重氮肥的施用,忽视其它元素的平衡配施,由此造成了茶园养分的失衡,特别是随着茶园生产力的提高,某些元素输入和输出的相对数量差异越来越大,只能通过降低茶园土壤的库容来维持新的平衡,最终将加速土壤的酸化及养分的非均衡性退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茶园生态种植系统,包括:
茶树种植区,用于种植茶树,长成的鲜叶采收后用于加工成茶产品;
间套种植区,与茶树种植区之间采用间种或者套种的模式相互设置,间套种植区种植有豆科草本植物,豆科草本植物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菌菇种植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附近,用于生产食用菌,在菌菇种植区,间套种植区采收的豆科草本植物被加工成菌棒;
肥料生产区,与菌菇种植区相连,用于收集和破碎菌菇种植区采收食用菌后废弃的菌棒,并将其加工成有机肥,用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的肥料。
豆科草本植物包括黄豆、蚕豆、豌豆、花生和苜蓿。
进一步地,还包括牲畜养殖区,设置于茶树种植区和间套种植区附近,用于使用间套种植区采收的豆科草本植物加工成饲料并喂养牲畜,饲养牲畜时产生的饲料残余和牲畜的粪便被收集起来送往肥料生产区,用于加工成有机肥。
具体地,间种模式是指在一块地上,同时期按一定行数的比例间隔种植两种以上的作物;
套种模式是指在一种作物生长的后期,在一块地上种上另一种作物,其共同生长的时间短。
优选地,肥料生产区通过堆肥或者发酵加工生产有机肥。
优选地,牲畜养殖区主要饲养山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0789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映山红与树木套种的方法
- 下一篇:罗汉果组培苗高产高效移栽方法